第一章 圣火符(3)(2 / 3)
“敌人打算在中秋节动手,具体时辰地点尚不知晓。”
“敌人是谁?”
“敌人就是这火焰标记——”丁一川故意放慢了语速,“弥勒宗。”
“弥勒宗?!”听到这三个字,毛大寿险些打翻桌上的茶碗。
“三焰齐升,可通神明。这个火焰标记,便是弥勒宗的圣火符。”
毛大寿反应如此激烈是原因的:早在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一个叫梁傅歙的家伙,宣称自己是弥勒降世,前来解脱众生,由此创立弥勒宗。初时弥勒宗看上去不过是一个人畜无害的民间宗教。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可就变味了。隋大业六年建国门之乱,大业九年宋子贤叛乱,沙门向海明作乱,唐武德元年沙门高昙晟作乱,永隆二年刘凝静作乱等等,这些叛乱全都以民间的弥勒宗势力起事,教主也自称弥勒佛下凡。
虽然屡被官府镇压,可这弥勒宗在民间的生命力,可以说得上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到了宋元时期,弥勒宗又吸纳了西域摩尼教的“圣火”崇拜,认为摩尼教崇拜的“明尊”,和“弥勒佛”其实是同一个神明,“圣火符”便是由此而来。后来的北宋方腊起义,南宋钟相杨么起义,也都和弥勒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要命的是,几十年前,中原义军风起云涌,北方的反元义军以白莲教为领袖,而南方的骨干力量就是弥勒宗,弥勒宗教众喊出了“明王出世,弥勒降生”的口号,全盛时期旗下信徒竟然有百万之众。民间传言,当今圣上还是个义军元帅的时候,也和弥勒宗的领袖——明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朝建国后,圣上采纳宣国公提议,将摩尼教、白莲教、弥勒宗等各类民间宗教一律视为邪教,打压起来不遗余力,弥勒宗也就从地上转到了地下。但是,弥勒宗那股煽动教众、对抗官府的邪气,不仅丝毫不减,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前几年,淮北一带爆发了好几次弥勒教众起义,因此,江浙两淮一带的官府,皆视弥勒宗为心腹大患,但凡发现一点弥勒宗活动的迹象,必要斩草除根方可安心。
每年中秋节晚上,五城兵马司都会取消宵禁,以方便市民夜间赏灯游玩。届时北到元武湖,南到长干里雨花台,灯火璀璨,绵延十数里,人潮翻涌达十万众。这中秋灯会之繁华盛丽,可以称得上当世无匹。然而,规模盛大的灯会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检校司之前拿到的情报,弥勒宗在应天府周边活动的地下教众,数量不下万余。这么一股子势力要是集结起来,在中秋灯会上趁机作乱,后果将不堪设想。想到这里,一股冷汗顺着毛大寿的脖颈涔涔而下。
“毛司丞,今天路上想杀你的,怕也是弥勒宗的人,没成想让你逃了,这情报也就落在了咱手里。我建议速做准备,一定要赶快查清妖众作乱的目标和具体时辰。”
“不,我是在取情报的地方中了埋伏。看那样子,他们已经在那里候我多时。而且他们本不想杀我,而是想偷偷跟踪我,找到检校司这里,没成想被我发现,这才动了手。所以,这情报是他们故意给我们看的。”毛大寿眉头微蹙,“我在想,难道这伙人假冒‘青鸟’传了假情报?”
“那就奇怪了,毛司丞你看,”丁一川举起手中的白棉布,“松江产的三梭棉布,休宁产的青墨,整张棉布用沉水迷迭熏制过。这字迹也是‘青鸟’独有的‘金错刀’,别人决计模仿不来,再加上匣子上的腊封纹章,我敢百分百断定,这情报绝对假不了。”
“既然如此,那我们不计代价也要找到这群作乱妖人,”毛大寿微一沉吟,“眼下距离中秋节只有三天,情况紧急,我先去和魏司正禀报一下,顺便看看能不能问到更多关于‘青鸟’的信息。只有知道了‘青鸟’是谁,才能推测出那群黑衣人的身份。”
毛大寿口中的“魏司正”,是检校司司正魏文烈,他既是检校司的一把手,也是“青鸟”的“提线人”。为了确保情报线安全,一个内间会同时配备“接线人”和“提线人”,“接线人”负责传递情报消息,而“提线人”掌控着整个情报线的来龙去脉,却不接触具体情报。也就是说,“青鸟”的真实身份和来历,整个检校司只有魏文烈一人知晓。
“魏司正今天没来上班,也没托人带信儿,我们都不知道他去哪儿了。“丁一川突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