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1 / 3)
这部作品,送给一个人,这个人,最后完结,再公示。
这部根据一个社会新闻题材,创作的作品,引发不少争议。双城记也好,双城纪也罢,每一座城都不应该是孤岛,而是相互打通,联结,贸易自由,交流自由,才是双赢。人,也是如此。
(上海版)
民国七年。
日月轮转抵不过历史风驰电掣般的更迭。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晚清王朝在一连串风雨飘摇后宣告结束。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自此历经沧桑的中原大地开启了新一场四海沉浮。
…
民国初的上海滩,在一场场军阀战乱与外洋入侵中,在繁华与动荡下,将一幅风云色变与纸醉金迷的画卷徐徐展开。
黄埔江畔的码头人烟涌动,十里洋场的夜晚灯火闪烁,掩映着铺在墙面上的时光倩影。霞飞路的弄堂雨巷,糖葫芦散播着童真的味道,黄包车穿梭其间,剪影一个时代的芳华。
英、法、意…各国租界与民国政权分庭抗礼,直、皖、奉各系军阀在上海滩的街头明争暗涌。
民国的动荡,将黄埔江的水,掀起翻滚的波澜,将时光洌艳,蔓延到外滩边富人徜徉的金融街,在繁华深处,一场文学思潮在北平城愈演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悄然而至…
梅溪学堂。
这是上海滩偏安在梅溪弄胡同的一处学堂,也是第一个国人自己开办的新式学堂。
这是一座白砖红瓦的平楼围成的学堂,隐匿在上海滩一处并不起眼的弄堂深处。
祠堂门口高悬牌匾,名曰“梅溪学堂”,其内纯净质朴,学风浓郁。
书院内一处河堤,堤上横跨断桥,翠竹杨柳笼罩其上,晴日的阳光投射,在河溪之内,倒映着绿意匆匆,仿佛一身书卷气的青年男女,在悠然读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青春洋溢的读书声从学堂的教室穿透到院落河塘,学堂内的空气携着浓郁的书香典墨,将新式的文学风拂过学堂的每一处角落。
四方廊亭之内,却见一名男子,身材高挑略有几分削瘦,一袭青衫长袍短坎透着儒雅与洒脱,颇有几分艺术家的气度。他于左右和前方各支出一个画架,身前桌案一张手笔墨纸砚瞬间铺陈其上。
他长袖一挥,袖口卷起,将左侧画纸铺开,拿起案上尖毫沾了沾水墨,在纸上渲染勾勒。接着,他倒手将笔叼在嘴上,迅速从案上拿起另一支铅笔,在右侧画架上勾挑着一道道线条,最后中间画架,他轻轻打开一只折扇,在扇面上挥毫点墨,手起笔落,几个来回间,便已经将三幅书画渲染得栩栩如生,尽显潇洒与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