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周瑜三问(2 / 3)
虽然说使用唯利是图的商人参与大战的后勤保障,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却可以缓解兴汉军总参谋部机构臃肿的问题。
军队可以常设,一旦太平时节划定驻地之后,必定会按照就近原则实施供给。而那些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后勤保障人员,就得面临裁撤的窘境。
跨州调运的减少,把后勤保障人员推向了极其尴尬的境地。大战重用,闲时闲置又会浪费资源。用商人参与后勤保障,就可以免去战后裁撤的麻烦。
毕竟后勤监督员的编制,不至于形成新的压力。而与商人的合作结束之后,双方可以顺其自然的决定是否继续。
商人转向民生市场,总比官方后勤保障人员的转型来得容易。这就是明知商人有毒,诸侯们也得去尝试的真正原因。
“刘庄主,若是商人之利只在战时凸显,那么咱们只要在战后取缔不就好了吗?”周瑜第三次问道。
“商旅之道亦正亦邪!”刘正冷静的说道:“用之正则正,用之不正则邪!”
任用商人有多少好处,就会与生俱来多少弊端。
士农工商,把商人排在末位,其根本原因就是商人的存在好坏参半。由于各种资源具有地域性,若无商人从中调济,很有可能导致涝者涝死,旱者汗死。
更何况高人贱买贵卖,千百年来积攒了足以动摇国本的资源。选择权在商人手中。即便是诸侯们可以用武力抢夺商人的资源,也没有能力像商人那般运作。
商人的反击很简单,只要罢运就可以迫使诸侯们屈服。不屈服者必定会灭亡。
商人的存在让战争充满了悬念且更加的复杂多变。梅园的异军突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证明了当商人成长到一定的高度,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决定势力的走向。
刘正记得百科全书中的介绍:袁公以庶出公子袁熙谋娶中山豪商甄家之女,甄府不悦。遂南结兖州曹公制霸河北。曹公为了避免袁公的前车之鉴,决定亲娶甄家女。其子曹丕以世子之身迎娶,河北数州尽归汉室。
刘正说道:“这个故事摆明了就是要告诉我们——轻慢商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难怪我斩了马谡之后,荆、益的商人们纷纷改弦易辙!”诸葛亮若有所思的说道:“益州物产丰富,前线却无粮可用。这简直就违背了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