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夜校经验(2 / 3)
与此同时,甘卓也收到了碧云寺的命令,准备筹建一个适应益州地形的两栖作战督。
杨水被任命为营长,负责组建一支编制为一个连的向导支队。
杨莲,黄松,黄平,三人成了向导一文队的排长。
“营长,我们这些人,将来也就是替主力部队带带路而已,又不用上阵杀敌,有必要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吗?”黄平问道。
“大家可不要掉以轻心。一旦进入作战区域,短兵相接的战斗,随时都有可能打响。”杨水说道:“万一发生险情,咱们也得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杨水告诉向导支队的成员:晋军南下,平原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山地作战就差强人意了。一旦进入山区与蜀军短兵相接,向导的作用就至关重要了。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向导的能力将直接决定一支部队的生死存亡。
毕竟晋军将领的本能,依旧处于平原作战模式。纵观华夏历史,很多在北方纵横驰骋的将帅,到了南方水网密布的地带,突然之间就不会打仗了。
同理,南方将领到了北方,也会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吃大亏。这是对战争的地域特性评估不足,更是对敌我行军速度的判断有误。
杨水的话,算是统一了三位排长的思想。整个支队很快就进入了作训状态。
一个月之后,杨水向碧云寺汇报了第一阶段的作训成果。
刘正对向导支队的期望很高,闻报之后,就带着指挥部的人前往黑石咀训练营,视察向导支队。
看完向导支队的训练之后,刘正决定:与向导支队的排长杨莲进行对话。
“庄主,我不明白,晋军战士骁勇善战,晋军将领也是身经百战。为什么在战旗一带的战斗,晋军一线部队会频频吃亏?”杨莲问道。
“道理很简,就是对速度的把握出了问题。”刘正答道。
刘正坦言:晋军主力南下益州作战,大多数晋军将领的作战思维依旧处于北方平原。平原行军,日行百里更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北方的道路都是一条大路,平原无遮无挡的环境,也很难对大部队的行军加以牵制。
因此,北方将领对于行军速度的了解,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如今到了益州腹地的东安和仙峰,再按照传统的行军速度制定作战计划,布置作战任务,就会在具体的衔接上出现问题。
益州地理环境复杂,不为人知的小路比比皆是。更何况蜀军的武器多是单兵作战装备,更利于走小路进行穿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