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伙伴与同类(1 / 1)
决定不再严管纪律之后,陈瑾和班长陈帆商议,以后上自习课的时候他们两个人轮流坐在讲台上,一边学习一边维护课堂秩序。
作为班长,又是一个身材高大相貌不错的男生,除了在每次上课和下课的时候喊了两次“起立”,陈瑾没看到他为班级做过什么。居然将课堂纪律完全交给一个小女生来管,陈瑾对这个班长的印象实在不怎么样。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分工合作。从此,班长和纪律委员轮流坐在讲台上自习就成了例行公事,陈瑾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在学校里只知道学习当然是不够的,那样只会成为一个书呆子。陈瑾当然不是也不会成为书呆子。不喜欢逛街购物的她,在周末和平时上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里,喜欢凑几个同学一起打乒乓球。
说来也奇怪,那些有钱买手机、mp3、mp4的同学,很少有人愿意掏十几块钱或几十块钱买一副球拍。难道是因为买了球拍就注定要将一半交到别人手里跟别人分享?
陈瑾花了25块钱买了一副红双喜球拍,不再孤僻的她喜欢和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乐趣。何况她需要适当的体能运动来平衡脑力劳动,上初中时虽然是通过跑步增强了体质,但她并不喜欢那种单调而机械的运动,她更喜欢乒乓球这种手、眼、脚高度协调配合的灵巧型运动。
陈瑾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乒乓球这项运动,她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只知道是还没上学的时候。那时村里自然没有乒乓球桌这种高级设备,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其中两家各抬出来一张八仙桌,拼在一起,再拿出来一条长板凳放倒了横在中间,乒乓球桌就有了。至于球拍,找个硬纸板,裁出球拍的形状就差不多了,再高级一点的可以用薄木板修理出球拍的形状。真正花钱的只有一两毛钱一个的乒乓球,真是成本又低又好玩。
陈瑾还记得,她刚学打乒乓球的时候,肩头和桌面一样高,有时候对面的球打过来,她接不住就需要跳起来伏在桌面上才能勉强将球打回对面去。
打乒乓球至少需要一个同伴,陈瑾首先找到了同宿舍的韩灵灵,她打的一手好球,而且擅长抽球。
陈瑾喜欢这种刺激而又有挑战性的运动,也欣赏这个对手。但是陈瑾不会抽球,她总是在对时机做判断的时候有些犹豫,下手不够快不够准。但她在一次次被对手挫败后最终学会了应对抽球的削球方法,无论是横拍还是竖拍,只要对方的球接触到了她的球拍上,多迅猛的速度也会在一瞬间被消减掉,最后缓缓地划出一道弧线飞回对方的球桌上。
没多久,就有不少同学加入了她们的乒乓球活动中,其中包括班长陈帆和其他几个男生。陈瑾也和这些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成了朋友,经常在课余时间打球锻炼,切磋技艺。
学校的乒乓球桌很有限,总共只有三台,就在教学楼东侧的操场上。陈瑾他们并不是每天傍晚都能占到球桌打球,但他们还是有地利的优势,因为陈瑾所在的85班的教室就在教学楼a栋一层最东侧。
后来陈瑾干脆将球拍交给了男生们保管,这样只要一下课,他们就可以飞奔出去占球桌,而陈瑾则可以从从容容地收拾完课本和文具后才慢悠悠地加入到他们之中。
除了运动,在学习上陈瑾也有一群同伴,他们经常在课后一起交流讨论。
随着陈瑾和同学们慢慢地打成一片,同学们对她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不再因为她是外地来的农村女孩而轻视她,反而对她那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洒脱和自信心生钦佩。他们也更加配合陈瑾的工作,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同学在自习课上虽然小动作不少,大动静没有。他们给了陈瑾一个独特的称呼——瑾兄。
多年以后,陈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然听到有人叫她一声“瑾兄”,虽然她已经认不出来那个人是谁叫什么名字,她唯一能确定的是,那必然是她高一时的同班同学,曾经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