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1 / 3)
黄州以北衡州以南,两州在江岸的交界处,自西向东的长江在此转了个大弯,向着东南方向奔腾而去,发源自大别山的赤亭水也在此处入江,天长日久形成大片江心沙洲。
弯道外缘长江东北岸,江水汇入一处河口,向着东南方向流去,然后在西阳城东数十多里外汇入巴水,此河即为三台河。
江心沙洲横在三台河口前,如同墙壁一般阻止江水直接冲击,故而河口处水流平稳,而上游十余里处即为赤亭水入江口,所以两处河口之间航道上船只如梭。
许多前往西阳城的货船,沿江而下在此处进入三台河,然后半途进入分叉水渠,进入西阳城北大湖,最后靠泊在城北湖畔码头装卸货物。
有来有往,从城北湖畔码头满载货物起航的船只,又顺着分叉水渠进入三台河,逆流而上进入长江,所以三台河入口的安危分外重要。
船只进进出出需要有人调度,免得挤作一团堵塞河道,而为了避免有贼人驾船入三台河,顺流而下袭击西阳城,扼守河口也必须的。
河口东西两岸均立有营寨,两寨均有小码头停泊着快船,既防岸上的蟊贼也防水里的江寇,沿着河堤向着下游而去,每隔数里还有烽燧,一做烽火传讯二做监护河堤之用。
黄州长史郝吴伯正领着吏员在河口巡视,自从黄州境内河堤、江堤修筑完毕后,无数荒地不再被水患威胁,开垦成良田已成定局。
主持兴建水利设施的郝吴伯,看着三台河两岸的河堤颇为感慨,不光河堤,三台河口西侧河堤连接的江堤,也耗费了不知多少人的心血。
为了守住这心血,必要的营寨和烽燧是必要的,客商们要享受水利工程带来的便利,付费也是必要的。
进入河口的货船,需要交纳“过路费”五文,当然只有进来的需要交,出去的免了,每月收上来的钱,作为在此驻扎人员的相关费用“补贴”。
“河堤破损情况如何?”
“上官,大的险情没有,些许破损已经修补。”
“雨季要来了,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要抓紧,各处沿河烽燧准备好石料和工具,以备不时之需。”郝吴伯说到这里特地强调了一下:“数目要分明,以免有人贪了去!”
“上官放心,每处烽燧的存料都记得清清楚楚,不怕有人浑水摸鱼。”
“河口的闸门检查过了么?”
“检查过了,前日还开关过几次,灵活得很,也坚固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