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北疆风云起【推荐/收藏】(1 / 4)
正当京师的张忠为了他的格物院拉拢胡濙时,远在大明北疆的瓦剌部却已经风云顿起。
瓦剌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
元朝称它为斡亦剌惕,明朝称它为瓦剌,清朝称它卫拉特。
瓦剌人原居于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上游八条支流带,即今德勒格尔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
等到元朝时瓦剌人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瓦剌部众离散成三部分:
一部分在元廷供职和参加元朝军队。
一部分由于参加阿里不哥和海都等宗王之乱,散居于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流域。
最后一部则留在本土,随即时间流逝,他们逐渐向南部草原地区发展,并在此过程中吸收其他部落形成明代的瓦剌。
待明朝建立后,首先打击的目标是鞑靼,这使得瓦剌首领猛可帖木儿乘时而起,瓦剌得以壮大,等到猛可帖木儿死后,瓦剌为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所控制。
瓦剌诸部为同控制着汗位的鞑靼分庭抗礼,并进而称雄于漠北,一面结好于明廷,遣使向明廷贡马,另一面又积极同鞑靼进行斗争。
永乐时期,朱棣囿于鞑靼势大,于是扶持瓦剌抗衡鞑靼,永乐七年分别敕封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
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征,击败鞑靼的阿鲁台,鞑靼势力减弱,让瓦剌得以发展壮大。
永乐十二年朱棣因为瓦剌日益嚣张,便开始第二次北征,在忽兰忽失温之战中击败马哈木,瓦剌势力随之削弱。
鞑靼的阿鲁台看准时机,落井下石,攻伐瓦剌。
永乐十四年(1416年,瓦剌马哈木与鞑靼阿鲁台大战,马哈木败走。过了不久,马哈木就死了。
马哈木死后,其子脱欢继位,向明朝请求袭爵,随后被朱棣封为顺宁王。
而阿鲁台战胜马哈木后,气焰嚣张,鉴于此,朱棣分别于永乐二十年,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二年,三次北征阿鲁台,最后一次死在了回京途中的榆木川。
回到眼前,瓦剌绰罗斯部:
绰罗斯有漏管之意,相传脱欢的祖先为天女所生,后被放在树下,靠状如漏管之树枝吸取树汁以充营养,故其子孙被称为绰罗斯,随之以绰罗斯为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