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进京勤王(1 / 3)
在永历二十一年的夏天,京畿、湖广、两广、南直隶……整个中国几乎都处于混战当中。
交战者包括忠于明廷的明军,忠于清廷的清军,忠于明廷的清军,还有类似吴三桂那样,为了生存奋力一搏的军阀。
到了秋冬时节,除了京畿一带,其他战事又渐渐消停了不少。
一方面是消耗太大,大家都有点打不动了;另一方面,则都在等待京畿之役的最终结果。
清军在滦州-喜峰口战败,大江南北各府各县纷纷改旗易帜,无疑让吴三桂、李国英、郞廷佐、李率泰等督抚大惊失色。
类似的情况,他们不是没有面对过。
顺治二年,多尔衮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京城内外限十日,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发。“
当时,江阴、松江、昆山、常熟、太湖、宁口、漳州等三十多个府、州、县爆发汉人大起义,其后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等军阀相继反叛,全国乱成一锅粥。
不过,当时明廷式微,满洲八旗无敌的观念根深蒂固,清廷的统治并未动摇。
这一次,情况就糟糕多了。
很多从江宁、福州、杭州等地出发的平叛部队刚刚离开驻地,或一哄而散、或直接擒杀督战的满洲大兵宣布反正,变成投明州府的驻防军。
几次之后,郞廷佐、李率泰等人再也不敢出兵平叛,就连各地的满城都一日三惊。
在北伐期间,瓜洲闸口的明军仍然信守诺言,让每一艘拥有通行令旗的漕船过闸。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却非常难得地清闲下来——整个长江以南,已经没有人有闲功夫筹备漕粮了。
这个变化让漕运总督惊恐不已,思来想去之后,也联合徐州府、淮安府一起投了明。
在整个南方,也许只有吴三桂、李国英两部清军仍然勉强维持建制。
不过,由于明廷不论实力大小,只按“反正、归降、投诚、投降”给予待遇,陆陆续续、偷偷摸摸向明军投诚的将领非常多。
两个主帅不得不将战线一缩再缩,企图让部队之间达到互相监视的效果。
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显然不能维持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