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杀贼讨逆(2 / 2)
他们刚刚已经大抵谋划好了整个事情,就等李定国和张名振的二十万大军北上杀贼讨逆了!为了保住永历,保住大明王朝的正统,便是西南杀个血流成河,也是值得的。
至于抗清,哪里有大义重要?那是外辱,比起国贼,不值一提。而且孙可望不会给他们的权力,李定国和张名振必然会给,这就是忠良与逆贼的本质区别。
而另一边,孙可望为了建立对广东地区的有效统治,除了之前科举的官员之外,他又亲自来到了岳麓书院,准备亲自特选一批书生,前往广东任职地方官吏。
毕竟,这这片土地上,官场中的师生关系,家族关系,远比其他任何联系都要牢靠得多。孙可望虽然无法认儿子,但是通过亲自考核,特选官员的方式,却可以认一批学生。
这也是官场上的惯例了,主考官和考生自然而然形成师生关系,然后在政治上几乎共进退。所以这便是孙可望再忙,也经常来岳麓书院的原因,更是他要亲自选官的原因。
权力既来源于下级,也只尊奉它的来源,只对它的来源负责,其余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践踏的。这权力是孙可望给的,这些人便只听孙可望的,而正是因为如此,孙可望的权力才是稳固的。
毕竟,孙可望大权在握,他们就大权在握,孙可望倒了,还能有他们这些旧党的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傀儡皇帝不敢杀,也杀不得权臣了——杀了也没用!
这世界上从不缺当官的人,只要位置是稀缺的,孙可望就能通过这种方法选出一大批效忠他的官员来。
当然了,一开始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认他这个老师的,但很快,那些刚开始不愿意认的,看着别人不用科举,直接做了官之后,又改口“摄政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了!
广东在之后的抗清大局中,太过重要,不仅仅是财赋人丁,地理位置也同样关键,不仅直接威胁到了清廷治下发福建和江西,还可以大大减轻湖南的军事压力。
但也正是因为没有湖南那般,被战争严重破坏,孙可望必须要派一大批官吏前往,镇压住本土比湖南还要强大得多的土着力量。
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任何所谓的“协商妥协,开发战争潜力”,都只能是妄谈,合作的前提终究还是实力。
为此,除了挑选出身湖南,广西等地的官员前往任职之外,孙可望还要从云贵湘地区再抽调一批管庄入广东,在关键地区,建立营庄,安插军户,训练农兵,而三地管庄的缺位,只能是通过提拔军户的形式补充。
在地盘快速扩张,统治区域内人口翻了数倍的情况下,大西军也不得不面临如何接纳各省本土力量,将其迅速同化,同时维持原本体系的问题。
而孙可望虽然要利用广东调拨李定国和张名振,李定国个永历朝廷的关系,但这个省,他是绝不可能将其让出去的。
等“杀贼讨逆”事件慢慢闹大,孙可望再以受害者的身份介入,一面占着道义,一面借着永历皇帝的名号,既可以裹挟军事内阁作为裁判为自己讨回公道,将两人各打一大板,又能趁机将整个省的民政真正意义上收归中央,将李定国和张名振麾下兵马,一个部署在粤北粤中,一个部署在粤东,分而治之。
至于粤西,是划入广西,还是分给本土力量的代表治理,孙可望暂时还没决定,还得看最后的局势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