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株连(1 / 2)
“县事也是国事的一部分。”赵煦一边看县吏搬来的案牍文书一边道:“不要觉得我屈尊降贵,所谓总揽国事总是要从低处做起的,一县之地如不能使之境内太平,百姓安居,何谈治国呢?”
苏轼眼见如此也不好再劝,只好按官家的吩咐去给青苗案收尾。
青苗案的主犯王霖在知道王氏太公王威死讯的时候就已经如同一只败狗,对所犯罪过供认不讳,除了逼死张钱氏,打断王良舅哥一条腿之外,还多行不法之事,手上沾染的人命多达六七人之多,数罪并罚判处死刑。
段邝拒不配合,但已查明的罪状就包括杀死王威、徇私包庇、草菅人命等数罪,判处死刑没收家产。
王威已死,但王氏勾结业朶寺私开青苗贷,且谎称低息诓骗百姓,行非法兼并土地之实,多年来与段邝一道横行乡里逼死、杀死、迫害百姓不可计数。王氏家产充公,土地收归县衙。
王氏其余族人有牵连其中者,或流放、或杖刑或监禁。但就是否以株连法继续处罚经查确系没有参与案件的王氏族人,苏轼有些犹豫。
百姓对王氏确实恨之入骨,全部株连自然能最大程度上平息民怨,但王氏上下人口多达四百余人,加上豢养的庄客奴仆,数额更大。
一通处罚牵连人员怎么也得有四五百,男子多数流放女子没入乐籍,这案子别说河南府只怕中枢都要派人来过问一下。
苏轼拿不定主意,于是来找赵煦。
“苏学士,你认为这些人有罪吗?”赵煦坐于书案前,抬头来问。
“自然是无罪的,只是刑律如此,若是为官者每每绕开律法自行其事,那只怕会祸害更多的人。”苏轼也有自己的坚持和顾虑。
赵煦点头,沉吟道:“确实如此,我大宋邢统施行百年以来未有变动和完善,确有诸多不合理处。但是如在未更改律法下,我们这些地方主官另行其事,这也不能开了先例。”
“殿下,地方官员乃至朝廷刑部在处理涉案人员众多或者死刑这种重大案件时都会慎刑。要考虑到案情的方方面面,这王氏一案一经判决,必然会影响深远,此案能株连几百人,那日后影响可能就难以计数了。”
苏轼明显是担心日后官家若是大举整改土地兼并,地方官员会一概如此行事,那牵连人员真就是难以估量了。
“若是真的影响深远,那么苏学士,我以为当全部株连。”赵煦闻言反而是下定了决心。
“官家,日后真要变革,就不考虑后续的影响吗?”苏轼闻言一惊,却是连称呼都改了回去。
赵煦起身来到县衙大堂中间,看着身后高处悬挂的匾额上“明镜高悬”四个大字,说道:“苏学士,我们这次执法算不算是公正廉明?”
苏轼点头道:“自然是。”
“那就理应没有什么顾虑。再者苏学士也知地方上兼并土地之风盛行,这事就应该从严惩处。也多亏我朝商贸繁荣,从事手工业者众,丢失土地的农人有时尚可找口饭吃,不然民变、强盗必然就不是一次强于一次,一伙强于一伙,很可能已成燎原之势。”赵煦在大堂又走了几步,凛然道:“朕也知道这么办后续影响绝不止区区几百人,也许上万甚至更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