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发展才是硬道理(1 / 2)
众人一起嗨到了很晚才各自离去,李安回到了自己的住处,思考着如何在这汉末生存和发展,想来想去都是太祖说的两句话:1、手里有粮,心中不慌;2、枪杆子里出政权。李安也就不再多想了,安安稳稳的睡了一个踏实的觉。
汉末灵帝统治时代不用多久就要崩塌了,如今的李安虽然弱小仅为一县县令,但是好在李安有领先这个时代的先进的理念,还有建立了自己的文臣武将的班底,可以说是公司虽然小,但是各项业务已经可以正常的开启了。
第二日,李安吃过早饭就让人将徐庶叫到了县衙内,此刻的徐庶可以说是忙的不亦乐乎,接到了李安的命令后,很快就赶了过来,见到李安毕恭毕敬的叫了一句:“主公,有何吩咐”,李安看到徐庶在这一个多月中消瘦了不少,关切的问道:“元直,这段时间你可是辛苦了,消瘦了不少,你可要注意身体啊”徐庶听到李安关心后回答到:“谢主公关心,我会注意的”
“对了一个多月过去了,张二牛有没有将令堂接过来”李安关心的问道,毕竟这可是关系到徐庶这位大能能不能留下来和自己更创大业的事情,不得不摆在头等大事来询问。
“启禀主公,我母亲在豫州颍川郡,她老人家也不怎么出门,张二牛临走的时候,我写了封书信让他带了去,我母亲看后一定会和张二牛一同前来的,算算日子,此刻张二牛等人应该是到了豫州颍川郡境内了,估计一个多月以后就能回来”徐庶答道。
“那就好,目前安众的难民安置情况如何”李安又继续问道
“安众的难民人数已经达到了8568人,目前按照主公临走之前定的策略,我等已经安排了各项工程的建设,目前还是正在有条不紊的落实当中”徐庶答道。
“怎么一下子就多出了这么多难民”李安惊讶的问道
“自你离开后,各地的灾民听到了我们安众县对待难民的好后,很多难民蜂拥而来,所以就有这么多难民了”徐庶问道。
“那这么多难民没有引起什么不稳定吧”李安继续问道。
“这个倒是没有,我等按照主公离开之时的既定策略,以工带赈,不仅没有造成不稳定的因素,而且还开辟了不少的粮田和修缮了不少水沟,目前还在进一步的开垦粮田和修缮水渠,这些人不但没有给我们增加麻烦,还给我们带了不尽的劳动力还有兵源,现在我们安众的事业可以说在这些难民的倾情付出下各项事业是蒸蒸日上。”徐庶说道
“嗯,有人就有世界,就是对这些人的管理,还有就是原黄巾军、还有安众县城的原住民的管理要元直多费心思了”李安对徐庶说道。
“主公,对这1多万人的管理,现在也正在变的更加有序的进行中”徐庶回答到
“我对元直的能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元直你办事我还是放心的”李安说道
“主公,这次你可就高看我了,对这些人的管理能够有序进行要归功于主公临走之时定的招募县吏还有就是要感谢蔡中郎他引荐了两个他的学生一个是顾雍、还有一个是阮瑀,这二人皆有大才,人口管理如此的顺利要归功于顾雍,和阮瑀。”
“哦?顾雍?阮瑀?”这二人的名字,李安回忆了一下到,顾雍这个名字倒是有点熟悉,阮瑀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徐庶说二人有大才,应该就是有些才华了。
要是李安知道这顾雍可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臣,担任了吴国19年的丞相,去世之时孙权素服临吊,赐谥“肃”,《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这阮瑀可是曹操仰慕之人,多次遣人前往招募阮瑀,阮瑀不从逃入深山,曹操为了逼出阮瑀,命人放火烧山,阮瑀才勉强答应了曹操出仕,一支笔和陈琳不相上下,曹操征讨檄文皆是出自二人之手。李安就不会这么平静的“哦”一句了。李安颇感兴趣的问道:“如何个大才,元直你说说看”
“先说顾雍吧,此人跟主公年龄不相上下,今年2岁,他来了以后,将难民和原黄巾军进行了分类,对难民以1人为单位进行了重新的划分,或以地域、或以经历、或以熟悉程度找出共性,以减少难民中的矛盾,再从招募的县吏中选派2人对这1万人进行管理。”
“2人如何管理得了?”李安问道
“2人只是管理这1万人的高层,负责落实我们县衙下达的各项任务,下面还将1万人又重新划分出了5个里正、每个里正2人,5个里正内部又进行了拆分选出了1个里谞,每个里谞管理2人,这样一级管理一级,使得人员的管理迅速走上了正轨。”
“一个里谞管理2人,也管理不过来吧”李安提出了疑问
“说是说2人,实际上这2人都是以家庭组成的,如果以家庭来算的话,一个里谞实际上需要管理的家庭为3余户,每户有一个户主,一个家庭的所有意见以户主说的为准,实际上每个人就管理3个人,而且对这些人进行半军事化管理,所有户都紧挨着住在一起,2人的县吏里我等按照能力选出一个头头,我们的任务下达给这个头头,再由这个头头进行上传下达,其余19人均要联系数个里正甚至是里谞,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管理效率,各项事业的效率也因为这个管理制度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徐庶接着对李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