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上之盟(2 / 4)
特别是蔡京送大食玻璃器皿那次,如果足够聪明,顺手接过蔡京送来的橄榄枝,以蔡京的老谋深算以及背后的党羽,何至于沦落到今天寸步难行的局面?
当然,赵桓也有赵桓的优点,因为生活简朴,眼下在民间声誉比较好,赢得了一些传统士大夫的支持。
因为谨小慎为,让赵佶找不到重大的把柄,这才是赵桓坚持了这么多年没有废掉的原因。
若是平时倒也罢了,在这个关键时候,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当了皇帝,国家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崇祯比赵桓要好一点,至少更强硬,更值得后人同情,但在智商和情商上,两人还是差不多,崇祯越忙,大明越亡……
赵桓正在看书,赵谌走了过去,施礼:“儿臣见过父亲大人。”
赵桓放下书,指了指椅子,让赵谌坐下,担扰地说:“谌儿,重阳节你进谏,父皇会不会恼怒啊?”
当时赵桓以为儿子性格像自己,敢于进谏,不但不担心,反而欣喜。
这是有人提点了……虽然自己这个便宜父亲局面艰难,不完全算是孤家寡人,也有一些人暗中支持,有好的有坏的,好的如李纲,坏的如耿南仲,宰相李邦彦也在暗中多次袒护赵桓。
赵谌坐下,说:“父亲大人,勿要担心。”
“担心管用吗?大不了被废,以父皇的性子,余下的也不会为难我们一家。”赵桓沮丧地说。
那也未必。
若是金人不南下,三五年内赵桓必废,以赵佶的性子肯定不会杀掉赵桓父子。
然而轮到赵楷上位呢?即便赵楷不动杀心,童贯等人会放过自己一家子?
也不能废,在这个关键时候,大义还是很重要的。废掉了,那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父亲大人,且听儿臣一一道来,儿臣先说海上之盟。”
没办法,自己这个便宜父亲整是一个黑蜀菽的大脑,不讲清楚了,凭他自己去想,可能一辈子都想不明白。
“海上之盟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