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弟不撤姜食 姐假寒真热(1 / 3)
冬天来了。天空灰暗,仿佛被一幅帷幔遮挡。雪花慢慢悠悠地飘落,群山银装素裹,更加巍峨挺秀。千树万树如梨花绽放,没有落尽的红叶恰是点点星火,在寒风中闪烁。原野落满雪花,像铺上一层棉絮。山谷流淌出来的溪水,在万籁寂静中别有洞天,从冻结的冰隙间散发着白气,如烟似雾地飘散,岸边的树木和枯草结成了洁白晶莹的雾凇。
飘了一天的雪停了。太阳从雪山的空隙间露出浅淡的身影,仿佛一只剥去壳和清的蛋黄。
杏花村寂静无声,如待字闺中的处女。家家户户的烟筒飘出袅袅炊烟。
秀秀在厨房收拾碗筷。柳郎打扫积雪,将青石板上的雪扫到两侧,露出青石板路面,一直扫到牌楼前,又打扫两侧,与别人家门前扫出的道路相连。
一辆轿车停在院门前,从车里下来一位富家子弟,仆人和车夫跟着他走进院子。
柳郎看了富家子弟一眼,愣了。数九寒天,他没穿棉衣,身穿纨绔衣裤,外穿锦缎长袍,满头是汗。而仆人和车夫却冷得打颤,进了屋里还跺着脚。
相互见礼,寒暄已毕。富家子弟坐定,柳郎开始切脉。三个指头按在脉口上,立刻感到手腕的热度。脉象滑、数。病症是积热深伏于内。
柳郎道:“请问仁兄,自我感觉身体如何?”
富家子弟叹口气,道:“在下得了一种怪病,胸中好像有一团火,全身从头到脚炙热。冬季好过些,天冷觉得舒服。夏天就遭罪了,犹如被火烧烤,甚者口吐鲜血。求医后,医家投以凉药即可治愈,但停药不久又复发。多方求医,病情反反复复,如此三载有余。”
患者为何凉药清热后病愈,停药后病又复发,是何原因?柳郎默默思索。
富家子弟见柳郎沉吟不语,便侃侃而谈道:“吾服芩连,则烦渴益甚,以苦能化燥也,用生地,即闷滞不饥,以甘能缓中也。”
柳郎边听边思忖:富家子弟当为读书之人,喜欢看书。这位老兄得病之后,多是查阅医书,擅自用药。因不知辨证施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弄巧成拙。莫非这位患者也是犯了这个忌讳?
“请问仁兄,可否擅自用药?”
“非也非也。”富家子弟摆着手,“在下素日里只是苦读圣贤,并未看过医书,更无擅自用药之举,所知皆听医家所言。耳晕目染,成年服药,是所谓‘久病成良医’也。”说完,得意地哈哈而笑。
“久病成良医,仁兄说得好。”
柳郎也微笑着,头脑里闪烁着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许多食物既是药物,许多药物既是食物,药物和食物并无绝对的分界。上古时代,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那个时代药与食不分,同一起源,无毒者可食,有毒者当避。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食物和药物同样能够防治疾病。二者的区别,如《黄帝内经·太素》所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食物的作用力小,药物的作用力大。古代医学家在医疗实践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四性”和“五味”。四味即寒、热、温、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患者如此大热,愈而复发,即便未服热药,定是吃了热性食物。
“请问仁兄,日常饮食如何?”
“日常食些白菜、萝卜、土豆、酸菜和谷物之类,当比寻常之家多食些肉类。”
“肉类吃些什么肉?”
“猪肉、羊肉和狗肉。”
柳郎点点头,再三思索:羊肉和狗肉虽属于热性食物,多吃些也不至于如被火烧烤,甚至口吐鲜血。定食用了致热食物,而患者不知。
柳郎刚要开口询问,富家子弟又谈笑风生地道:“吾十年前读《论语》,就开始师法孔老夫子,饮食亦不例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