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于父家书(1 / 1)
于父家书
于跃吾儿:
新年越来越近了,我已经越来越清晰地闻到、看到、甚至触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了。我觉得自己将不就于人世,在我人生谢下帷幕的时候,我有必要给你写点什么,给你母亲写点什么,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用你的话说就是“吐槽”。
于跃吾儿,非常感谢你的母亲,从我生病到现在不离不弃的陪伴,尽心尽力的照顾。我没有多少高深的文化,更不会什么长篇大论。这些东西是你母亲根据我的叙述,编辑整理出来。
于跃吾儿,爸爸这一生,三十三岁那年不幸失去自己一双儿女,六十六岁这年要提早结束自己的一生。这两桩事太太太遗憾了,但是我这一生总得来说还是很平淡的,很顺畅的。没有大富大贵,但是丰衣足食;自己一事无成,但也妻贤子孝。我何德何能,能拥有你们这样一对出色的母子?
于跃吾儿,本地人有句话“三十三,乱刀斩”,我在三十三岁这年,痛失一双儿女。你要在三十三岁这一年,父子天人永隔。哎……命运啊……
于跃吾儿,爸爸是一个出生在普通农家的傻小子,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开始干农活自食其力了。二十岁那年,村庄上分派来几个来自市区的知青。你母亲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内心躁动不安起来。她乌黑的长辫子,优柔的说话,轻盈的举止,让我傻了。现在的话说就是“脑洞大开”吧!她饱读诗书,非常标准的普通话,又写得一手好字。用你们现在的话说,她就是一个女神,我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体弱的她,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她,干着又脏又累的农活,经常偷偷地哭,你奶奶会悄悄地给她吃点热菜热饭……有几次感冒发烧又痛经,也没人照顾,你奶奶熬了点粥给她送去……这样一来二去,又过了几年,我们就自然而然地结合了。
于跃吾儿,爸爸深知自己的婚姻,平民的儿子娶小姐,是当时特定的历史大环境下的产物。四十年的婚姻,我和你母亲在无论学识修为和家庭背景上的差距,具体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眼界和见识的差距,始终是很大的。
很奇怪,从小对你的教育,她是很严厉甚至苛责,用现在的话说是标准的“虎妈”。但是你从来更服你母亲,始终和她更亲更嗲。你甚至还和她一起鄙视我这个“乡下人”——没文化。非要说“鲜花插在牛粪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也未尝不可。我有自知之明,我这一生我终究没能给这位“女神”,“彼此欣赏,相互交流”的那种精神上的共鸣。用你的话说,我们就是“lifepartner”,而不是“soulmate”。我是没你们有文化,这样的lifepartner,这样的婚姻,我真的觉得也挺幸福的,她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
那一年,恢复高考的政策出来以后,她也不是没有心动过。可是当时她正怀着双胞胎,马上要临产了。很快老天给了我们一对“金童玉女”龙凤胎,全家欣喜若狂同时也手忙脚乱,哪还有空去学习?
可惜,这对龙凤胎终究和我们缘份不长。那年夏天,我们午睡的时候他们偷偷溜出去玩,双双溺水身亡。当兄妹俩的遗体被打捞上来的时候,实在惨不忍睹……他们的新书包新文具都准备好了,哎……往事不堪回首。这是我们一家人无法直面的一段往事,一个无法抚平的一个伤痛。
所幸,一年后你就来了。你的降临驱散了笼罩在这个家里的雾霾,这个家重新恢复了阳光,重新恢复了生气,我们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
于跃吾儿,其实你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虽然你也调皮淘气,但是从小读书学习,从不用父母操心,成绩浑然天成地名列前茅。用现在的话说,你是天生的“学霸”甚至“学神”?其实,你聪颖的天资,我想是得益于你母亲的遗传。你母亲深厚的文化底蕴,她从小给你良好的耳濡目染。
初中毕业那一年,爸爸觉得儿子能够上一个好一点的中专,能够差不多找个稳定的能好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挺称心了。你愣是考取了松江二中,让人刮目相看。
高中毕业那一年,爸爸觉得儿子能上个大学,四年后有一份好工作,我就很称心了。你不但读了大学,还在外地一呆七年,你之前我们家祖祖辈辈连个本科生都没出过,你一下子就是硕士。
硕士毕业后回到上海,你要去大医院,要做外科医生。左右每一次人生的选择,你都很有自己的主见,你总是比父母预期的做得更好,飞得更高。同时你离父母也越来越远了,陪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