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开工(1 / 3)
忙忙碌碌又一年,过年就是农村人家难得的休息时间,聊聊农事,说说国家大事,这一会儿年就过完了。
正月初十,王瑜和村里签了协议,包下了村东头那一块一百多亩的土地,使用期限是三十年。其中,荒地18亩,包含两块鱼塘,一块深水潭。好的87亩,都是平常耕种的土地,这里面还包含着几条小路了,也折算到荒地当中。
总费用是82万,分三次上交承包费,第一二次各交4%,第一次出了十五交,第二次是十年后,第三次是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同等条件优先续签。
签字的时候是母亲李兰签的字,父亲毕竟是个公职人员。一下子拿出33万,李兰感觉有些受不了,总是叨咕着怕折了本。
后来王黎实在受不了她,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告诉她里面的钱之后,母亲不再唠叨。
王瑜已经找好施工队,年前就按照村里给的土地边界画好了界线,过了十五就先把围墙建好。
王黎和魏县农科院还有设计院的一些专家进行交流,按照一个1多亩的小农场的标准进行规划。里面包括特色农产品板块、大棚养殖板块、大棚蔬菜板块、果树板块、渔业养殖板块等几个标准集美观、科学、合理于一体,各板块之间合理布局,按照地形特点设计。
最终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在王黎和他们反复沟通的基础上,最终设计成家庭农场的雏形。
从西面大门进入,设计有主路,路两边计划种植樱花树,做为春季观赏,道路不长,二百米,宽五米,铺以沥青。
右手边鱼塘两块,其中之一是种藕,实现夏季赏荷冬收藕,养藕养鱼为一体,可以设置垂钓区。
在鱼塘南边的坡地上建设几个鸭棚,养鸭子、鹅,让鸭子和鹅的粪便养鱼。
路北侧王黎设计了两个大棚。各有十米宽,一百米长,这两个大棚是种有机蔬菜的,前期主要是以番茄为主。
然后在原来磨坊旧址上重新盖一座二层小楼,一楼是客厅、卫生间、厨房和办公室,主要是作为农场办公用。二楼设计了三个卧室,一个书房和卫生间,农场建好之后王黎一家就要搬到这里了。
原来王黎还想再建一个大棚作为餐厅的,想着对外进行有机农场的餐厅,开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农场,但是后来考虑,王黎自己不能全身心投入这个农场,父亲和母亲年纪已经不小,如果建设这样的一个综合农场,既不能有效管理,身体又吃不消。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农场的项目,单一化的养殖、种植最好,实现有机品牌就好。如果后期效果较好的话,可以再改建成特色餐厅。
所以,在原设计的餐厅位置改成一个固定的大棚作为处理农作物的仓库。
然后在鱼塘南边建设两个东西走向的大棚,一个是养猪的,一个是养土鸡的。首先利用农作物养殖牲畜,然后利用牲畜的粪便进行发酵沤制有机肥料,最后利用有机肥肥田,行程生态循环,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生态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