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太上三辟五解秘法(1 / 3)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经名:太上三辟五解秘法。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众术类。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
楚大夫隐地八衍通仙正道
弄神出身法
凡此五者,皆可超凡入圣。若从门入,从前一门、二门则可长生,是使寒暑不侵。从三门则可以返本还元,是以死而不忘者寿。若从四门、五门则可以脱离五行,不生不灭。是日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凡於五门之中得道,皆在乎十二时中,背境观心,则限数无穷矣。弄神出身,先於甲子日沐浴更衣,夜半子时入室静坐,焚香面南。坐存握固,叩齿二十四通,呜天鼓二十四下。却足平坐,想下丹田有炁珠。一寸三分,人名日婴儿,在炁珠中豁然而去,冲华盖,度重楼十二,过二窍,出泥丸,分顶门中而出立。遂有紫云黄雾氤氲覆盖。然后,款款移步,下至面前而立。望渐想能长,大如一二岁小童子,与自己模样面貌一般。不可久久顾视他,只恐为外境所夺。便却再想,腾身从顶门泥丸而入,再下二窍,度重楼华盖,仍入玄珠之中。如此为第一度,任便行住坐卧。常以炁为神母,神为炁子,神炁不散,子母相守如鸡抱卵。凡一个月后,便想与自己长短大小一同,渐能出入,往来行步,与人言语。若便能行胎息住炁之道,则功尤其捷径而成就也。此道成功,亦可以长生也。此道法,若放弄纯熟,却於庚申日,铸大镜一面,阔五寸,常令照身,想与镜中身己形状一般,面貌衣服皆与相似。逐日子午二时,作用调弄,形已在於镜中。如此放弄纯熟,则自然形神俱妙。分躯散形,闪在镜中,自己能身外有身,与道合真。
尸解竹杖法
先於五月五日午时,用五姓失火人家,烧着木柴头,一段三寸,面北以酒脯各五分,祭之。祝曰:吾今以吉日正时,取木中之精,火中之星,雕刻身貌,同状吾形。彩衣绛囊,酒脯将诚。仗汝之灵,代吾之名,超生度死,共保长生。急急如太上三官五帝令敕。
年纪岁,再念前咒七徧,吸北炁三口,吹之木人身上。其木以手把定,摇动之。却便,仍前收绛囊之中。凡常日夜想,自己形骸言语,去就在木人身上。凡三个本命日,如前咒行持,则木人自然通灵。便能使得出入,往来如神。若遇大限死至之日,则木人代替身死也。
此法未能隐形遁世人鬼莫见赴火及水皆不能害。穿云透石,与道合真。然解之道,金木水火土五行道备,俱不能死,自然免离也。此法,与竹杖一同,凡取竹杖,五月五日午时,於茂林中采竹一截,与自己身形长短一般,不问青紫竹,皆可用之。亦须避忌秽恶去处,其道则易成。与前法行持一般。
投胎换舍
夫修真之大,必先欲延寿,绵神固炁,财可以成仙得道。自此而始,稍若形骸枯桥,精魄失丧,死期将至。曷能长生,久视之道也。悲乎,太古之时,有超生度世之士。后世浅恶,一切世人,贪色好欲,丧身失命,而不知已。是以圣人垂视出世之方,便后学晚进之士,则有超凡入圣,换壳移躯。亦不失期,则於生生化化,湛然常存,感而遂通也。凡欲投胎,须是妇人方娠三月已前、未成形时,将言语调和、产母心意悦肯与我受胎。亦要产母无诸疾病。然后,以自己旦暮存想,去其胎中温存。候得十月满足,才欲分娩,便调弄自己神出放行户卒逝日时,此处顺寂,彼处受生。须是前段弄身出神,功夫令纯熟,神炁不散,寂静常守。然后,感而遂通,万无一失。一全得后澄湛,自然不恨。移舍之法,无出於此也。
右为五解,坐脱、立亡、拗程、世、避死法。凡人身中,左有青龙,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在吾左右,不得远去。吾若得道,和汝上升。再以手抚额三下,扣齿三通,呼上尸彭质。以手抚胸七下,叩齿七通,次呼中尸彭居。以手抚腰十下,叩齿十通,又呼下尸彭矫。汝等在吾宅舍之中、不得远去。吾若得道,和汝阵玄,自然成仙。叩齿二十一通,念吾身上有三百六十骨节神,八万四千毛窍神,一万三千精光神,一万二千形神,七十二候水火风土神宿卫、太乙使者,脐中太乙君,上丹田赤子君,中丹田灵真君,下丹田育婴儿真君,汝等神真,常令吾道亨,莫令吾愚痴,与昏迷。常令吾照见镜,耳不听恶声,鼻不闻臭炁,舌不了恶味,使吾白日上升。吾今日大限来临,仗汝神真,各自守卫。咒讫,叩齿四十通。然后,定神息意,想丹田中有赤炁凤口内进出,火车自左胁出身外,左逵自身拗又想脐中有黑龙,口内流出水输,亦奔身外,右逵自身。左右交加,周回於身。如火山水海,周匝其身。若能放弄神出顶而立,但只望空去。神再归身中,不出不入,其息绵绵。神之与炁相守在躯壳中,其二鬼若来,但见火车、水车,如大铁围山。其鬼不见不知,或再三奔四而来。听乎大骂,踊跃驰骤,来之不得,遂退去。此乃第一徧也。
如此七日,又觉腹痛,再如前法行用。若能行符法录,即请将吏神符同共守护尤佳。如此二七日内,三次避之。此方名为蝉限。一次至一纪年,再准前次来。若於一纪之中,办道行炁,阴鬼自退。如此三次,免阴籍,除名南宫。注生名,应北斗,永为真官,终无世厄,与道合斗真。
金解符。庚辛月庚辛日庚辛时,於静室中焚香,面西丁立,用朱书符一道,正西念咒七徧,取炁七自,吹在符上,香烟度过,闭口窨炁,用争水七口,咽之,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