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偏安江南(1 / 1)
在讲述瘐亮北伐之前,我们先来大略看看东晋的偏安史。
讲东晋偏安,得从西晋覆灭开始。汉室衰微,末代子孙汉献帝被曹氏蹂躏来蹂躏去,最终国破家亡,江山姓了曹。曹氏末代子孙又被司马氏蹂躏来蹂躏去,最终家破人亡,江山从此姓司马,司马氏在魏国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晋武帝司马炎早年任贤举才,对内安抚百姓,颁布了一系列的德政,还时不时地给孤寡群体发点米面油,努力让百姓过得好一点,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低,水旱蝗灾此起彼伏,史书上随处可见某郡“饥”“大饥”的记载,但是考虑到统治阶层在努力向好,久经离乱的百姓,对西晋政府始终抱持着信心和希望。
对外,司马炎任命钟会、邓艾攻伐蜀国,阿斗率百官投降,蜀国归入西晋的版图。对吴国,司马炎任命羊祜等主战大臣,对吴国胡萝卜加大棒交替使用,公元28年,吴国末代君主孙皓率百官降。此时三家归晋,一统山河,一时风光无限。
可惜好景不长,后期的司马炎逐渐好色昏庸,朝政日下,这还不算,他最大的败笔是立智障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司马炎也知道太子傻,可是他对皇后杨艳十分痴情,不舍得违背她的心愿,硬是把大好河山交到司马衷手里。更不幸的是,好像怕一个司马衷还不够闹心,司马炎给傻儿子又娶了个丑而且恶的皇后贾南风,其实当时的皇后人选还有卫家姑娘,卫家帅哥美女辈出,著名的卫阶就是因为生得太美被人看死的,可是武帝思来想去,选了贾充的女儿。司马炎死后,司马衷上位,很快就闹出那个著名的笑话,听说百姓饥饿而死,小皇帝很惊讶地问:“何不食肉糜?”足见他实在不是处理政务的料,他的丈人贾充逐渐执掌权枘,朝中大事基本他说了算,皇后贾南风跳得更高,专横、凶暴到她的亲生母亲都看不下去,劝她收敛一些。
贾家当权,司马家的人不答应了,这江山明明是我司马家连抢带打拿下的,凭什么贾家摘果子,欺负我们司马家没人吗?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首先发难,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兵变,对贾南风先废后杀,清除外戚,之后废掉司马衷自己做了皇帝。
这下,司马家的其他人又不干了,都姓司马,凭啥你当皇帝,何况还是个昏庸凶暴的皇帝,其他王表示不服,于是引发八王之乱,打着打着,这些王的兵力严重不够,成都王司马颖召匈奴刘聪率军入中原,以为援军。自古请神容易送神难,胡人进入中原后,不想走了。于是内乱逐渐过渡到胡汉战争,胡胡之争,将大好河山硬是打成了马蜂窝。
且说在西晋将亡未亡之际,琅琊王司马睿逐渐显山露水。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不过,司马家的子孙多了,像他这种被边缘化的曾孙,本来和皇位是没什么关系的。八王之乱中,琅琊王这一支也没法独善其身,被卷入宗室内乱中。永兴三年(34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惠帝司马衷亲征邺城,当时势力最盛的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马颖,坐镇邺城的正是司马颖。也就是这一战中,司马睿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官职,拜员外散骑常侍,后升为左将军,奉诏参与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两军在荡阴展开激战,司马越兵败,逃回封国东海,晋惠帝及随军大臣全成了成都王司马颖的俘虏,这其中,也有时年29岁的司马睿。不久,司马睿叔父东安王司马繇被司马颖杀害。这一来,司马睿十分惊恐,担心下一个刀下鬼就是自己,于是找个机会偷偷逃跑了,一路历险,最后几乎单骑逃回洛阳。
虽是吃了败仗,也算积累了一点带兵经验,到底是皇族,东海王司马越重整山东诸路兵马起兵时,再次启用司马睿,封他为辅国将军,镇守下邳。那时晋惠帝已被张方迁到长安,几番苦战,东海王越成功地迎惠帝回到洛阳。
司马越因功封太傅,增封下邳、清阳二郡。惠帝经过这轮番废立,一会儿投东,一会儿奔西,颠沛流离,逃亡途中,经常一碗粗米饭都吃不上,几番折腾下来,回洛阳后,仅5个月,惠帝驾崩,也有说法,认为是司马越毒死了惠帝。皇太弟司马炽继位,是为怀帝,改年号为“永嘉”,朝政基本司马越说了算。后来,怀帝亲政,两人关系出现裂痕。
此时,西晋政局风雨飘摇,命悬一线,而且,趁晋室内乱,北方的五胡开始大踏步略地称王,特别是刘氏匈奴政权,对西晋虎视眈眈,战事不断,如果此时君臣一心,稳定大局,一切尚有可图,可惜,得了势的司马越只知弄权,诛杀异已,搞得官、民俱不聊生,大失人心。
司马睿见此状况,心情十分担忧,此时,他听从好友兼首席谋士王导的建议,移镇建邺(今南京,那里远离北方战场,局势较安定,或可安身立命。司马睿上表请求去江南,为北方筹集粮草,稳定后方,司马越准了。
永嘉元年(35年七月,朝廷下诏封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杨州江南诸军事,假节,镇建邺。九月,司马睿带着他的所有兵马,移镇建邺。
司马越也没想到,这个并没怎么当回事的人事安排,,竟为司马氏政权留下一支香火,得以在江南接续。
司马越本人呢,此刻距离王位就一步之遥,这一步要不要跨上去?不跨上去,做了这么多准备,不甘心,上去吧,就成了众矢之的,等待他的将是口诛笔伐,义兵四起,他就是这样起家的,他太懂,在上与不上的煎熬中,司马越一病不起,竟很快病亡。
司马越死后,怀帝松了一口气,谁知很快,更大的灾星来了,匈奴刘氏大兵压境,先后于永嘉五年、建兴四年两次攻陷长安,怀帝、憵帝先后死于国难,西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