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武野的困局(1 / 1)
朱怡铮在巴蜀登极称帝的事传到了张廷玉的耳朵里后,张廷玉盛怒不已,他破口大骂:“这群跳梁小丑,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他们也配称帝?”这时,张府的家丁过来说道:“老爷,宫里来人了,说是请您入宫,皇上要召见您。”
张廷玉理了理情绪,嘟哝道:“要进宫挨骂去了。”说罢,他便起身往宫里。他到了宫里以后,只见雍正板着脸,便故作不知地问道:“皇上,不知您召下官前来有什么吩咐?”
雍正看了看张廷玉,一把把奏书丢在地上,狠狠骂道:“朕让你去剿灭前朝余孽,你给朕剿出个什么来了?现在倒好,逆贼没杀死,反而搞个反清复明的祸事出来!张廷玉,你该当何罪!”
张廷玉见雍正发了火,吓得连连求饶。雍正说道:“我看你还是在家里呆一段时间吧,让你去你也是剿匪不力。四川那边我会派其他人去的!”
张廷玉说道:“臣……臣领旨谢恩……”
雍正虽然有很大的火气,可张廷玉毕竟是他的宠臣,所以他也就没有发作,唠叨了几句以后便让他回家呆着了。
再说朱怡铮这边,几乎上下所有人都一致认为眼下趁朝廷还没有集结完兵力,应主动出击。但对于先拿哪里却是分为两派,一派以朱唯一为首,主张先拿下两广,进一步往江南发展。而另一派以赵琛为首,主张先拿下关中之地以窥中原。朱怡铮思考了一番以后,说道:“关中自古以来都是龙虎之地,秦以关中取天下,唐倚长安得久治。伪帝雍正必定想不到我们会主动出击,现在应该趁着他们还没有防范,我们打他个措手不及。由于此战是我们建国后的第一战,务必要取胜以振我军士气。所以,我准备派晋王亲自率两万兵马前去。”
一旁的赵琛小声提醒道:“皇上,您应该称朕,而不是我。”
朱怡铮瞥了一眼赵琛,说道:“这只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雍正天天称朕吧?我们在座的谁有把他当作皇帝吗?”说完,在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
所谓兵贵神速,在朱怡铮拍板决定出击关中之后,他们立刻便点了两万将士准备出发。临行前,朱怡铮对朱唯一说道:“此番你如果能拿下关中,那清廷京畿一带的防线压力就大了。不过,我希望你在率兵出征的同时也不忘招募一些兵丁,好让我们的实力更加壮大一些。”
朱唯一点了点头,说道:“好的。”
朱怡铮在巴蜀开国建元的消息传到了东南,那武野次郎与朱怡锐也听说了这一消息。与朱怡铮那边士气正盛不同的是,武野次郎与朱怡锐这边却陷入了困局。他们屡屡上岸犯事,却又接二连三地被清军所击溃,几次下来,手下的弟兄们损失惨重。正在武野次郎一筹莫展之际,朱怡锐说道:“我听说我兄长在巴蜀复立大明,建元天行。我们何不投靠他,这样以来我们既可以靠着他们保全自己,又可以牵制着清军。”
武野次郎冷冷说道:“你这是想着投奔你兄长共享富贵吧?”
“天地可鉴,我绝对不是为了这个!我是为了我们这么多弟兄们的安危!”朱怡锐忙解释道。
武野次郎淡淡地说道:“投靠朱怡铮是不切实际的。他远在巴蜀之地,而我们身处东南沿海。就算遥相呼应,投靠于他,可若清军要来东南对付我们,他也救不了我们。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另外,我与朱怡铮本就不是一路人,别说他不会答应我投靠于他,就算他答应了,我也不会这么做的。他在巴蜀起事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能减轻很多压力,毕竟一旦他登基称帝,那朝廷的目光自然都会注意到那里去了。”
朱怡锐见武野次郎如此坚持,便不好勉强,于是,他又道:“朝廷的目光虽说转移到四川了,可眼下我们的境遇却也没好多少。那窦天成鬼精鬼精的,到现在我们都拿他没有办法,再这样下去,弟兄们只会越来越少。”
武野次郎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觉得我们的套路已然被窦天成给识破了。再在浙江沿海呆下去,吃亏的只能是我们。我想了一下,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移师福建,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听说那太武教投靠朱怡铮之后,他们就在福建的很多产业都没人来管。我看太武教的那些店家脂肪都已经够厚了,是时候去刮一刮了。”
朱怡锐早就没了在浙江沿海为祸的心思,一听武野次郎准备转战福建,他当即表示赞同。二人立刻便下令船队往福建方向去。
此时,在岸上的窦天成却正在郁闷,按照以往的惯例,倭寇这时候应该要登陆作乱了,而今天他们却安静地出奇。由于不知道倭寇在海上的落脚点是哪个岛屿,他也不敢贸然派兵侦查。到了当天晚上,他仍不见倭寇登陆作乱,便嘀咕道:“莫不是这伙倭寇已然被打怕了,逃回东瀛了吧?如果再过几天还没有的话,那就说明海波已平。”
就这样,浙江的海面上安静了三天之后,窦天成便收到了福建的消息,说是有倭寇大举进犯厦门一带,请他立刻过去平乱。到了这个时候,窦天成才恍然大悟——这伙倭寇哪里是打怕了,而是换个地方作乱了。这样的流动作乱让窦天成感到了压力,自己大军若全军压往福建,到时候这伙倭寇又回浙江来那怎么办?想到这里,窦天成便连连叹气,若施琅还在的话,大清国的水师也不至于羸弱至此。可现在已然是这种情况了,能怎么办呢?想到这里,窦天成便硬着头皮举军南下。
武野次郎与朱怡锐在福建尝到了甜头之后,便果真与窦天成想到了一块。若是窦天成来这里堵击怎么办,现在他们心里有答案了——流动作乱。毕竟大清国的水师几乎没有,这让他们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