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肉体粉拍马赶来(1 / 4)
电影看完,就到了记者们上场的环节了。
不过,除了记者之外,台下的导演们也有很多话想要说。
现在的华语电影圈里,能用多线叙事结构来剪辑电影,讲述故事的导演可谓是凤毛麟角。
这一叙事结构要求导演在剪辑和拍摄中有极强的逻辑性,要将几条线上的剧情穿插进行展示,而且每条线都不能太过突出,也不能太过单薄,否则就会影响电影的观感。
后世的《无名之辈》尽管剧情十分优秀,但显然导演并不具备像宁皓一般优秀的叙事能力。影片尽管看似多线叙事,但是不同的剧情线之间缺乏联系,故事跟故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冲突极弱,根本无法让观众感受到多线叙事所带来的紧张感与冲击感。
说到多线叙事结构的电影,可能很多人会立刻想到9年代初的低俗小说,抑或是盖里奇的两部经典多线叙事结构电影:两杆大烟枪跟偷拐抢骗。
而实际上,多线叙事结构早在2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其鼻祖大概可以追溯到格里菲斯的电影《囤积小麦》。
199年格里菲斯拍摄的反映贫富差距的影片《囤积小麦》就同时展现了三个地点的三条故事线:乡下麦田穷苦农民的生活、面包店的生意和股票经纪人的办公室。这三条线里的人物和情节平行推进,完全没有交叠。从《囤积小麦》中对穷人和富人的这种平行剪辑,不仅能看到后来格里菲斯名作《党同伐异》的影子,也能看到平行叙事技巧在鲍特之后的大踏步发展:从双线索到多线索,从段落到整部电影结构,从单纯行剪辑到和交叉剪辑的综合运用。
格里菲斯也从反复的实践中,隐约懂得这种多线索的平行剪辑和交叉剪辑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加快电影叙事的节奏,丰富电影叙事的内容,而且能产生强烈的对比,引起观众更深层次的心理感知和情绪认同。随着格里菲斯对于这种剪辑手法的运用越来越纯熟,其作品的叙事风格也不断完善,并对后世的许多电影产生了影响。
尽管珠玉在前,但是宁皓的疯狂的石头也算是在多线叙事结构的考试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舞台上,宁皓首先对观众以及到场的媒体表示了感谢。之后,他又讲述了一些拍摄中的故事,尤其对刘德桦的映艺娱乐以及后续参与投资和制片的青年影视表达了自己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刘德桦先生,如果不是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以及资助鼓励,我根本不可能拍摄这一步电影。其次要感谢青年影视的陈总,除了拍摄上的资金之外,青年影视还为我们提供了正规的制片人和后续的宣传渠道。疯狂的石头可以正常拍摄完成,离不开这些相信我,支持我的人。”
记者问道,“宁皓,你为什么要选择山城来作为电影拍摄的地点?”
“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表现争夺和获取中不同行为和心态的片子。之所以在山城拍摄,是因为山城是座发展中的新兴都市,它所具有的那种既张扬又内敛的城市性格是独一无二的!”
一众导演也十分给面子,纷纷给出了好评。
毕竟,坑钱是坑钱,艺术是艺术。
疯狂的石头质量确实高,即便是刨除人情以及面子因素,他们也会给出极高的评价。国内具备如宁皓一样剧情调度以及叙事剪辑能力的导演太少了。
鲁川甚至在现场直接将宁皓跟冯晓刚对比,声称“宁皓若是继续坚持下去,冯晓刚就该紧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