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留得枯荷听雨声(2 / 3)
只可惜,身边的是个眼镜白胖男,手里的也不是什么温酒,而是雪糕。这么一看,方才物我两忘的通透感瞬间就崩塌了。
在绣春刀剧组习练了三月武功之后,徐昊峰自觉这位男主角的水平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就喊起剧组,叫上演员来到了乌镇,准备开拍自己这部幻想中前所未有的处女作电影。
今年,青年影视跟唐仁的剧组都比较忙,顾不上徐昊峰这部小成本中的小成本。于是,徐老师就靠着自己的人脉生生捞出一个组来。
借着王家韦的关系,徐老师还从香江请来一位摄影大拿,正是连续三年连庄金像奖的黄越泰。在画面质感上肯定没问题。
《倭寇的踪迹》这部电影的外景部分,就在乌镇开拍取景。本地的旅游业昌盛,剧组在此地很好安排。跟横店相比,唯一的一点缺陷就是群众演员不够多,没法像横店似的,一个电话出去,一车的面包人随后就能到,难以满足剧组的需求。
上一世,《倭寇的踪迹》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表现和剧情的脱节。
原著小说中,主角梁痕录假扮倭寇,在城中闹出一场骚乱,以此借“势”来让戚家军的刀法流传于世。但是电影里反而抹去了这一逻辑,城中一个百姓都没有,削弱了倭寇给城中居民带来的影响。
后来,徐昊峰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拍电影时用了留白的手法。但是,万年感觉,他就是太穷,没钱请那么多的群众演员。
除了群众演员之外,上一世的电影除了于成辉、宋阳等几个演员之外,其他的角色基本都是非专业演员。尤其是狂野男孩马克,丫跟佘小姐说话的时候,连词都说不清,要他有何用?
所以,在练武的间隙,万年给徐昊峰的第一个意见就是,换一批演员。
不求多好的演技,至少在表情和台词上别那么僵硬。
当晚,徐昊峰召集剧组开了个小会,对明天的拍摄计划布置了一下,之后剧组便都去歇息了。
第二日清晨,万年清早起床,正要出门下楼,却见于成辉老爷子从门里走出来,于是走上前去问,“于老师,早!”
“年纪大了,觉少。”
于成辉气色颇佳,白须白发,扮演裘冬月连妆都没必要化,往哪儿一站,活脱脱的第一高手。两人边走边聊下了楼,往餐厅里头走去。
老爷子早餐简单,包子咸菜加上一碗稀饭。万年也差不多,就是多加了一杯牛奶。前些日子在沪上,白天参加宣传,夜里还要被女朋友又压又榨,累的不轻,需要多补补身子。
没一会儿的功夫,徐昊峰也走了下来。
“徐导,今儿第一天导戏,紧张吗?”万年笑问。
“听真话听假话?”
“哪个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