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 赈灾?还钱!(2 / 4)
在得知对方有爵在身后,小吏的态度明显和善了许多,而对于昭人的对待,自然不能与义渠人等同。
鲑自无异议,赶紧跟在了小吏后面。
他知道,他的昭人身份以及自身的爵位,能够保证他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中与妻小相见。
这信心并非源于眼前的小吏,甚至也不是源于对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公子,而是源于已经在昭国行了百年之久的昭法。
发生在鲑身上的事情,同样发生在沿着河岸铺开数里宽度的“口岸窗口”处。
这又是扶苏的一项新的发明。
其目的是用这个类似后世入境口岸的临时机构,将所有希望获得入境许可的难民都登记起来,方便管理。
当然,扶苏并没有打算真的开放国境让难民们入境,如此说法只是为了将难民们按照身份、籍贯、身体素质等分开,然后分而治之。
出身为昭人,但被难民裹挟在内,却因为泾水封闭而无法归国,如鲑这样的,当然要帮助他回到户籍地。
这是每一个昭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当然,这不是免费的,一路上所耗的钱粮都需要鲑在回到家中后筹措出来。
如果他无法偿还的话,将他遣返内史署会将“账单”寄送给鲑所在的当地官府,由官府出钱偿还。
这同样不意味着鲑就能免费旅游了。昭法不赏无功之人,债是逃不了的。
当地官府在出钱偿还鲑的债务之后,还会强行将鲑编入劳役,与隶臣妾一起为官府劳作,每日辛苦工作来偿还债务。
而他每日的劳作,可以抵消8钱的债务,如果他要吃官府提供的两餐食堂饭的话,就是每日6钱。
而难民中身强体健的,就编入正急缺兵力的军队中。当然,是辅军,这对义渠人而言也是非常好的出路。
身体素质稍稍差一些的,就以工代赈,让他们去做工为自己赚口粮,等到他们赚的钱足够偿还官府为救济他们花费的钱款之后,就会将他们遣返回去。
这些都是针对男子的,对于女子与儿童而言,有男性家主的,就与家主一起,没有男子可以依靠的,就暂时收拢起来等到男丁们都安顿完了以后全部遣返原籍,回到原籍之后再用给官府舂米、织布等方式来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