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青衫忍看生离,皓首坐谈死别(1 / 1)
引言:凤凰离开了枝头,从此便与丛林毫无瓜葛;而林中的百鸟却失了信仰,在光荫下争斗不休
判词:
十年风雨任孤帆,天柱中折甚堪怜
渡到溪头皆鬼魅,车行山谷尽夷蛮
一半山河一半血,几经酷热几经寒
却将涕泪瞒心底,还拟装做好儿男
从椒房殿出来后,饶是浮沉看淡的曾朝内心也不免有些感伤,原本温婉可人的李笙此时脸上全是病态,就连坐起来说两句话都废了好大功夫,一旁的皇帝哪怕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却握不住她的时光,此时也只能在一旁又急又悲,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
三人的聊天平平无奇,无非是一些对身体和家人的关切,可老道的曾朝仍然听出了皇后的弦外之意,她在借关心他人的话头,担心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当然,曾朝听出来了,皇帝更听出来了,只见他脸上一阵温馨一阵酸楚,几次都差点落下泪来
眼下不多的光景还是留给两个人自己相处吧,曾朝心里想着,轻声离开了殿堂
走在回去的路上,曾朝一面回忆着刚才的场景,一面思考着自己的余生,活到他那个岁数,死亡是非常让人忌惮的,但皇后的暴病也让他明白,谁也没办法料定自己还会有多少时日,终结可能在旅途中的任何一个地方
想到这里,曾朝更坚定了自己只争朝夕的念头,他赶忙叫住了小厮,驱车重新往钦天监赶去,眼下最重要的,自然是搞清楚这个在皇帝身边的人到底是何居心
皇宫雄踞京师已有几百年光阴,这期间它见证过开国盛世的光景,也经历过朝代更迭的摧残,各处建筑都有过从兴建到残败再到重新崛起的经历,唯独长乐宫中的锦绣山和点缀其中的三座高台,自开辟以来都不曾动过分毫,因为它们是君权神授的象征,是百姓信仰和臣服的根基
绕过几颗百年古木,钦天监黝黑的殿门便渐渐浮现在眼前,按理,这里应当是整个皇宫最僻静的去处,然而此时却有一位老妪在门外不停用节杖敲打着殿门,发出阵阵沉闷的声响
曾朝迈着狐疑的步伐走上前去,才发现老妪原来是已故京兆太守姚耿年的母亲,先帝赞誉有加的颍川康氏,不用说,肯定是来讨说法的了
康氏与曾朝虽不相熟,却也因为儿子与他有过几次照面,知道这人是个明辨是非的贤良之辈,因此赶忙放下节杖,颤颤巍巍地颔首行礼
论爵位康氏可比自己还高,曾朝赶忙上前将她扶住,寻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询问是非原委
一提到来这儿的原因,康氏马上又激动了起来“曾大人与我儿交往颇深,他的人品和坚毅你定是知道的,怎么可能无端端寻了短见,让我这白发人送黑发人呢?
要知道,他自小没了父亲,早年我带着他四处投靠娘家亲戚,受了多少冷言冷语,然而他依旧我行我素,发奋求学,一心以光复门楣为己任,不计旁人的白眼
再后来,他在沙场上屡建奇功,一时风光无两,朝中多少人嫉恨中伤啊,即使是先帝听了小人言,把他从边疆调回来封了一个京兆太守,他仍是毫无怨言,默默替先帝打理着京师的上上下下
结果呢,陛下登基后,这个妖道空口无凭血口喷人,说我儿有狼顾之相,日后必将害主,还三番五次当着陛下的面诬告我儿,你说说,他安的什么心!
如今我儿横死,你满意了吧!?你不是说他有反骨么,他现在以死谢忠,你呢?是不是也该给个说法,自裁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