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似曾相识(1 / 2)
第309章 似曾相识
此时此刻,屋内的角落里还有一个小沙弥正专心致志地修补着墙缝,原因是上官婉儿适才在一位法师面前“无意”间提起,她所住的这件净室的角落里似乎有些漏水。
这可不是婉儿为了保全名节,故而胡乱编制一个谎话骗小沙弥留在屋里做个见证,事实上,无佛寺数年来年久失修,这几件净室又少有人住,因此破败的比其他房屋更快了些。
一见到苏鹤和公孙莹挺拔靓丽的身影,上官婉儿就款款上前拱手行了一个儒礼,笑道:
“清晨烦劳两位屈尊至此,实在过意不去,奴家复姓上官,名婉儿,是乾封县上官书院夫子之女,这位是李县令之女,名令月。”
打量着这一男一女的同时,上官婉儿心底忽然萌生出一种荒唐而又理所应当的想法。
“怪哉,为何会有一种强烈的熟悉感,就好似之前就曾与他们相识一般……”
此外,婉儿心里还有另外一种感觉,就好像幼年时别的女娃从她身边抢走了李令月时的那种难过之意,但这种感觉又比后者更加强烈,是十五岁的她所不能理解的,只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情绪。
微微回首看向李令月,见她艳丽的脸蛋儿上也泛着一丝嗔怒和隐隐的失落之意,与她心意相通的上官婉儿顿时明白,李令月和她也有着同样的感觉。
两位女郎不知道的是,除了那种莫名的拧巴、难过的感觉之外,苏鹤和公孙莹此刻也有与她们类似的熟悉之感。
强行按捺住心里的疑惑,苏鹤躬身向上官婉儿回礼,介绍了一番自己和公孙莹的身份。
苏鹤刚刚说完,一旁的小婢女素兰就迫不及待地笑道:
“娘子有所不知,这位公孙娘子可是亭山各村远近闻名的贤惠女郎呢,适才奴婢随苏渔夫去她家邀请时,正瞧见公孙娘子在与村里其他姐妹一道织绢布,公孙娘子的手可巧了,别的姐妹都织了足足两尺多,她手中的绢才不过半尺有余。”
“只是不知,将来苏渔夫与公孙娘子成了亲,苏家丁税里的绢布,是不是还要由苏渔夫亲自来织呢……”
这番话一出,屋内几人的脸色皆是一变。
大唐朝廷的赋税制度乃是租庸调制,租即田租,每年要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为地方官署服劳役二十日,也可用上缴物品来折抵役期;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
此所谓“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者也,以达到朝廷“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的治国目的。
其中,“调”指的就是向衙门缴纳绢布。
自唐高祖武德二年二月起,朝廷就规定,大唐百姓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后来在律令中又更改为了更加详细的: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尽管大唐律法中白纸黑字地写着是“每丁绢二丈、绵三两”,丁即男丁,但事实上,天下各州县哪一家哪一户不是由女子来编织绢布和棉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