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时期人类居住地的猜测(1 / 1)
商朝人的居住地,大概好像是在东方。自汤以前,大体都在今河南省大河南岸的商丘所谓“宋”。的附近。
帝喾的居住地,毫史记五帝本纪集引皇览:“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毫野中。”与汤的居住地:毫,汉书地理志臣瓒注:“山阳郡薄县,汤所都。”都是在宋地。契居蕃,见世本。即汉书地理志中所写的鲁国蕃县。史记殷本纪说“契封于商”,则就是宋国商邱。邱,虚也。商邱,即商墟也。相土住在商丘,颛顼之虚,又一说帝丘,是春秋时期的卫国。左传定公四年。祝佗说:“取于相土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是也。旧说汤以前八次迁都,大概都是在东方。史记六国表说“汤起毫,在西方”,后颇有主之者。纬书(商颂正义引雒予命,又艺文类聚引尚书中候。有“天乙(即汤在毫,东观于洛”之说。然纬书后起不可信。郑玄云:“契封商,在太华之阳。”即战之商于地,今陕西商县。然古本竹书纪年谓:“秦封卫鞅于邬,改名曰商。”(水经浊漳水引。则陕西商地,其名后起。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东方宋地亦有莘。然则说殷起源于西方,只有史记一个说法,单单一个证据难以成立。
到河亶甲居相,祖乙迁耿,才迁到了大河的北岸。
亶甲城在安阳县西北五里洹水南岸,帝王世纪。又吕览音初篇:“殷整甲徒宅西河。”此西河在卫地,整甲即亶甲也。自是殷人开始北迁。耿史记殷本纪作“刑”,即左宣六年及魏策之“刑丘”杜注:“河内平皋县。”亦在河北,今河南省温县东二十里。史言纣“广沙丘苑台”,沙丘、刑丘,是自河亶甲、祖乙、盘庚至纣,其实都是在数百里之间的土地。
到了盘庚前往殷,即汉书项羽传所谓的“洹河南殷墟”,今甲骨的出土地。这个地方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史记则说,盘庚重迁河南,居毫,至武乙始迁殷。至纣更不迁都。
自汤至盘庚,十世十八帝。自盘庚至帝辛,七世十二帝,此一期大率当过二百年。故至商纣时,商邑日大,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此据竹书纪年。聚众百万,左饮淇水喝,右饮洹水不流,此据战国策。其盛况可想。
古代黄河自河南东部即折而北向,经今之漳河流域而至今河北之沧州境入海。商民族则正居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相交黄河下游一隈之四周,恰与夏民族之居于河南、陕西、山西三省相交黄河上游一隈之四圈者东西遥遥相对。春秋伯阳父曰:“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见夏商根据地之东西相对峙。大抵下游低地,气候土壤均较佳,生活文化较优,而居民较文弱,亦易陷于奢侈淫佚。上流高地,气候土壤较恶,生活文化较低,而居民较强武,胜于军事与政治方面之团结。夏人势力逐次东移,渐渐往下,征服下游居民,而渐渐习染其骄侈淫佚之习气,如太康之游畋忘归,以及夏桀之荒淫皆是。于是下游民族,乘机颠覆此统治者而别自建立新的王朝。如后羿、寒浞与商汤皆是。夏、商既同为汉民族之两支,则夏、商以前中国民族最先居地应何在,此亦难详论。殷人自商汤灭夏,渐渐形成规模较更象样之国家,至周人则又起于西方,仍循夏人形势,东侵征服殷人,而渐次移殖于大河下流一带之平原。如此则黄河上下游相互绾结而造成中国古代更完备、更象样之王国,是为周代。
汉人传说“夏尚忠,商尚鬼,周尚文”,此论三代文化特点,虽属想象之说,然以古人言古史,毕竟有几分依据。大抵尚忠、尚文,全是就政治、社会实际事务方面言之,所谓“忠信为质而文之以礼乐”,周人之“文”,只就夏人之“忠”加上一些礼乐文饰,为历史文化演进应有之步骤。其实西方两民族皆是一种尚力行的民族,其风格精神颇相近似。商人尚“鬼”,则近于宗教玄想,与夏、周两族之崇重实际者迥异。故虞书言禹为司空治水,弃后稷司稼穑,而契为司徒主教化。
禹、稷皆象征一种刻苦笃实力行的人物,而商人之祖先独务于教育者,仍见其为东方平原一个文化优美耽于理想的民族之事业也。厥后至春秋、战国时,宋人犹每有不顾事实骋于理想者。惟孔子以宋人而祖世居鲁,一面抱有伟大高远之理想,而一面又深爱周文化之陶冶,极慕周公以来之政制,切于实际,可见于行事,遂成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大成之圣人焉。又按:中国古代文化孕育于北温带黄河两岸之大平原,以农业为主要之生活,因此其文化特别具有“着实”与“团结”与“和平”之三要素,不如印度之耽于玄想,亦不如波斯、希腊、罗马之趋于“流动”与“战争”与“分裂”。吾人若一游西安、洛阳、安阳、商丘以及济南、曲阜诸平野,溯大河,历广土,茫茫乎,苍苍乎,徘徊俯仰之间,必能想象我民族先民伟大创基之精神于依稀仿佛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