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把你的人生交给我吧(1 / 6)
没错,卖电影周边这个方案,曹志强早就有了。
当然,这也是被逼的,或者说,是曹志强不想赚小钱的心思作祟。
谁让此时国内的电影大环境,你电影拍的再好也没啥好处呢。
这时期的国内电影,都是统购统销的。
也就是说,拍电影必须是电影制片厂才可以,而不管你是什么性质的电影厂,是事业单位也好,国企也罢,你拍了电影之后,如果想要上大荧幕发行,都只能统一卖给中影公司。
中影公司看你的电影不错,决定给你上映了,就会根据他们自己的评判标准,给你一个买断价。
目前中影公司的最高买断价,是九十万rmb一部,然后还有八十万,七十万,六十万以及五十万的级别。
也就是说,只要中影公司同意发行你的电影,最低五十万,最高九十万,仅此而已。
至于你的电影上映后甭管是大热还是扑街,都跟你无关,那都是中影公司的事儿。
不能说这种制度不好,毕竟就稳定性来讲,这种模式还是挺不错的。
毕竟此时国内电影厂拍电影,除了一些特别的情况,一般故事片的拍摄成本,都不会超过三十万,厉害一些的,成本也不会超过五十万,所以中影公司的买断价,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这就好比后世很多网络小说作者,中低层的作者,当然更喜欢买断,毕竟起码旱涝保收,有个保障。
可对于大神来讲,他们往往就不喜欢买断价了,更喜欢分成。
然而,大神毕竟是少数,中低层作者更多,所以买断的方式,其实更符合大多数网络写手的利益。
同样道理,对于八十年代的国内来讲,中影公司的这种买断行为,其实更符合大多数导演的胃口。
因为这样一来,这些导演就不必考虑什么商业套路,只需要拍自己想拍的就可以了,可以更加的有个性跟特色。
而同期的香江电影就不同。
此时的香江电影,那是妥妥的商业片套路,所以香江电影特别讲究猎奇情节跟快节奏,更追求商业元素。
也正因为追求商业元素,所以此时的香江电影才更好看,更吸引人。
原因很简单,电影的所谓商业元素,其实就是吸引眼球,就是俩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