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奏对(1 / 3)
元晗升任大学士之后,从不曾得召入宫奏对,心中惊奇却一直不敢放松。
这日刚刚在官署内坐下,便有个宫人前来传话,宣元晗御书房奏对。
泰初帝坐在御案后,握着一本书闲读。御书房内并没有别人,不像有朝事的样子。看来只是一时兴起,召元晗来问话罢了。
果然,泰初帝开口问:“命你修订大周律,现在如何了?”
修订大周律是她现在的主要职责,元晗早有准备:“儿臣遍阅历朝律令,已有些心得。”
“哦?说来听听。”
“前朝末年,战乱四起,民生凋敝,推崇乱世用重典。太祖皇帝平定北方后,虽是几番修订,刑罚仍旧颇重。至泰初年间,南朝李氏逐渐衰亡,天下一统,乱世之相已去。所以儿臣认为,当以教化为宗,刑罚为辅,德礼为本,典章为协。”
泰初帝放下书:“律令若是没有威吓,怎能使得民间秩序井然?”
“若是一味依赖恫吓,不过是‘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德礼,乃是一种文明秩序,上至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天地之间,天下为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律令当以教化为规束,使民安居乐业,而非威慑。”
泰初帝严肃的脸上略略露出几分笑意:“那如何固本宁邦?”
这就已经超出律令的范围了,但元晗这几月在翰林院,不是只阅读律令的典籍,对于这些事情也有过反复思量。
“战乱之后,当休养民生。耕织又是民生之本,欲使海清河晏,需得有地可耕,有人可织。南方一带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正是粮仓所在。然而战乱使得土地大量荒芜,赋税不兴。儿臣认为,若要恢复民生,令民众开垦荒地,田产粮食丰收,赋税与人口自然也不用担心。”
不待泰初帝问,元晗继续道:“人丁兴旺,则徭役可轻。然制度不夺农时,可以纳绢代役,还时于民,可久矣。”
泰初帝点头:“你能有如此仁厚之心,朕心甚慰。”
“儿臣时刻谨记母皇教诲,莫不敢忘。”
泰初帝话锋一转:“薛氏即将入你府中,有了薛氏这样的夫家,安郡王府可谓是如日中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