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来(2 / 5)
儒家之道,对君权的维护,对社会的稳定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因循守旧。</p>
百年变迁,让朱祁玉看到了太多的新事物,新问题,新变化。</p>
从成化到弘治,从嘉靖到万历,太多的新问题接踵而至,需要有新的办法来解决,但是遗憾的是,大明的很多框架,在开国的时候,就已经定死了。</p>
因此,在遇到问题时,这些大明最优秀,最有才能的人,只能在已有的框架当中修修补补,由于种种缘故,却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p>
回顾整个王朝的兴衰,尤其是看到隆万之际的一系列变革后,朱祁玉再回头看,他意外的得出一个结论。</p>
那就是,若无土木之役的沉重打击,那么正统这一代,本当是一个变革的时代!</p>
国力鼎盛,但各种问题日渐暴露出来,太祖时的诸多旧法越来越不适应如今的朝廷社稷,文武虽有失衡的趋势,但是,却并未出现严重的差距,礼法虽大,但皇帝至尊,仍能与礼法相抗衡。</p>
诸士大夫勋贵,虽已有腐朽之象,但仍有锐意进取,事不法古之辈。</p>
这个时候,恰是一个酝酿着变革的时代。</p>
甚至于,虽然朱祁玉对朱祁镇的评价不怎么样,但是,他也要承认,如果朱祁镇不是手段错了,太过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且信错了人,他心中那股希望能够有父祖功业的动力,完全有可能让他成为这个大变革时代的发起者。</p>
可惜……他选错了……</p>
土木一战,彻底打断了这股尚未酝酿完成的变革,它一方面加快了文武失衡的势头,让边境的问题进一步恶化,让中央朝廷陷入长期的皇位之争和无限的动荡当中,另一方面,也让原本还算鼎盛的国力消耗殆空,使整个国家不得不转入长期的休养生息当中。</p>
这种局面之下,任何的改革,对于国家来说,都只能是雪上加霜。</p>
从这个角度而言,说朱祁镇是整个朱家的罪人,毫不为过!</p>
但是,朱祁玉依然留着他,不是因为什么兄弟之情,而是因为,他想要重启大明改革的势头,就需要朝局的稳定。</p>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但无论是哪一件,都需要朝局的稳定,国家的平静,万民的拥戴。</p>
这也是他一直不愿用雷霆手段解决朱祁镇的原因所在,留着他虽然让人感到恶心,但是,如今的朝局,以朱祁玉的手段,他已然掀不起什么风浪。</p>
或者说,他只能掀起他自以为是风浪的风浪。</p>
但是若是无缘无故的杀了他,君臣离心之下,想要重启改革的进程,就遥遥无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