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高明的猎手(1 / 5)
太祖皇帝当初大封诸子为王,以为藩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十三塞王,立藩于边境,其地位权势,都殊异于其他诸王。
但也正因如此,这些塞王,在后来削藩的时候也首当其冲。
这十三塞王,按照初封时的顺序,分别为秦王,晋王,燕王,齐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谷王,韩王,沉王,安王。
但是到了如今,仍然还在边境立藩的,已经寥寥无几了。
燕王一系靖难入京,成为帝系,齐王一系和谷王一系,因在永乐年间,有阴图谋逆之心,被除封国,子孙后代被废为庶人,安王一系,则是因无后而除封国。
剩下的几个,肃王,辽王,韩王,沉王,宁王都在永乐年间相继内迁,失去了塞王的身份,如今仍在边境立藩的,除了老牌的秦王,晋王,就是代王,庆王这两个了。
而这最后的四位塞王当中,秦王镇西安,晋王镇太原,虽是塞王,但是在太宗迁都之后,这两处其实也算是内地了。
只有代王和庆王,一个在大同,一个在宁夏镇城,不过,有一点区别就是,庆王虽然封地在镇城,但是,因为镇城“卑湿,水泉恶”,所以庆王一系长久居于韦州,直到建文三年,才不情不愿的到了镇城就藩。
所以满打满算下来,真正从始至终一直呆在边境的塞王,到了如今,也就只剩下代王一系了!
作为宗室子弟,虽然是在京读书,但是,多多少少,还是会触及到朝政,譬如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整饬军屯!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朱音埑提起大同城,用意便在于此。
“音埑你是想,将襄王在边境的那些私田,都抖落出来?”
从入府之后第一次,朱成鍊的口气当中,带着几分踌躇。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朱成鍊固然下了大决心,要替已逝的老岷王讨回公道,但是,军屯一事,干系重大,着实不是能随随便便的掺和的。
倒不是说些许私田,能够将这些宗室藩王们怎么样,而是,这件事情牵涉的人太多了。
大明传承至今,册封的亲王有不下二十个,郡王更是有上百个,至于底下的镇国将军,奉国将军没有三千,也有一千,如此庞大的数量,事实上已经给朝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所以实际上,大约从宣宗年间开始,很多宗室的俸禄就已经领不齐了,当然,即便是不齐的状况下,依旧是一大笔钱粮,足以支撑宗室奢华的日用。
但是别忘了,如今的这些藩王郡王们,有不少都是从永乐年间过来的,他们见过父辈的排场和威势,自然不会满足于区区俸禄。
可是,在太宗,宣宗两朝严苛的宗室条令之下,诸王被限制的死死的,不能经商,不能授官,不能参与朝务,想要弄钱,就只能把主意打到了田地上头。
内地的田亩有限,且大多有主,侵占的多了,会惹得朝廷不满,而且也影响地方官的政绩,容易惹出一大堆的麻烦事,所以,很快诸王就盯上上边塞的军屯。
尤其是那些私垦田,不在户部登记造册,不纳税赋,只要拿到手里,每年的收成就全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