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不得已的势利眼(1 / 4)
“?”
滨海日报的主编张一石看着潘觉递过来的稿件,本来已经没有几根眉毛的眉头,还是微微一跳,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等看完了整篇文章内容,张一石的眉毛倒是不跳了,可脸色却微微沉了下来。
“小潘,我问你,这些内容,是你自己想的,还是根据国资局梁处长的采访总结出来的,是你自己的看法,还是国资局的看法?”张一石用手指点了点桌上的稿件。
潘觉看张一石这个严肃的表情,只能硬着头皮说:“是我根据梁处长的采访内容,结合了我们省一些企业改革的实际案例,我自己总结分析出来的……”
说完,连忙又补充了一句,说:“当然,这些想法在采访的时候,我和梁处长沟通过,他……他也认可。”
张一石又一次点了点桌上的报纸,问:“你少支支吾吾的,是认可,还是不置可否?”
被揭穿了,潘觉尴尬的挠挠头,说:“他没说什么,就是点头微笑,没说对,也没说不对。我个人觉得,至少不是反对。”
“嗯……”张一石翘起了二郎腿,沉吟了片刻,重新再拿起这份稿件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
凭良心讲,抛开立场、风险这些外在因素,单单从评论文章本身而言,张一石审了这么多年的稿子,眼前的这篇绝对算得上佳作。
要不然说潘觉这个小伙子有天赋呢,根本不是新闻专业,就因为爱好,可出自他手的文章,无一不是少见的精品。
可问题是,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官方媒体,发文章,当然要考虑到影响和后果!
现在‘三铁破三铁’活动在这么多城市开始普及,搞得如火如荼的,这篇文章虽然没有正面驳斥,但也是指出了目前破三铁中很多不恰当之处。
潘觉认为‘就算最后三铁被认为是可行的,也不会犯错误’,这个想法其实还是比较幼稚的,如果真的由权威单位宣布这是可行的,在全国范围推广,那么这篇文章一旦发表,是会有一定政策、政治风险的。
这就等于和国家大政唱反调,给国家建设添乱。
这是张一石犹豫之处。
但是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对目前‘三铁’的感受,从一个学者对目前改革的观察,摸着良心讲,张一石觉得潘觉文章里说得有道理。
权衡再三,张一石还是决定,刊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