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6)
写这部作品的初衷,有很多。
大概是无意间读到的贺兰敏之的墓志,或者是看见武则天亲手写给李治的哀册文,或者是向往史书中记载的盛唐夜里,笛声清脆,糕饼飘香。
我向往唐朝街道的熙熙攘攘,向往岁岁除夕的长安灯火,我向往流光溢彩的诗词盛宴,向往清晨的汤饼冗长的夜巷,我想知道我的角色,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与之矛盾的是,我不喜欢封建礼教的约束,不喜欢深宫庭院的权谋争斗,还有封建时代底层人民卑微的自尊。
于是,这部作品诞生了。
虚构,但不完全虚构。
至少从时间线来看,作品中的情节与历史的走向是大抵一致的。
大到人物原型,史实记录,泰山封禅,兵败大非川,贺兰敏之流放雷州,太子李弘因病早逝。
小到诗词格律的押韵,烹饪工艺,除夕习俗,宫廷楼阁的布序,衣食住行,封禅典礼的礼服,乃至婚丧嫁娶的习俗。
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一切,皆有出处。
这一切看似容易,但要细细写来,也非一日之功。
就比如,贺兰敏之。
我原本定给他的人设是,热情,张扬,喜食辛辣。
而后,我发现,唐朝没有辣椒。
既然如此,那就,花椒。
人物的设定,是这部作品虚构的所在。
设定之初,我对所有的角色都有所保留。
毕竟在那个时代,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缩影。
“众将士听令,援军就在大非川外,跟随我,我带你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