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春节前的大秦(1 / 3)
草原上的部族族民都在忙着准备过冬的物资,用来应对残酷的冬季。而大秦的百姓们却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之中,除了留下自家食用的粮食,多余的粮食都被换成钱置购一些布匹,用来做成新衣服,因为大秦马上就要蜡祭了。
大秦过腊祭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十月初一,而不是后世公立的一月一号,大秦是没有春节的。
春秋战国时期,对后世民俗文化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多起源于这一时代,亦或有着这样那样的渊源。
大秦以十月初一为蜡祭(春节,从十月开始就归入下一年,秦朝历代皇帝每年十月都会去祭天,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同时秦朝纪念死人的节日是农历正月初三。
蜡祭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在除夕前夜那天悬挂在门前,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
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提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驱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而关于桃木有辟邪作用的记载,最早源自《左传》,里面记载了古人用桃木做的弓进行除灾仪式。
《庄子》载:“插桃枝于户,连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可见古人对桃木的特殊信仰源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如《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打算入秦时,苏秦对他讲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劝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语桃梗:“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可知战国时代已有削桃木为人的做法。
而且先秦认为蜡祭是不吉利的日子,这天还会举行傩舞,驱鬼辟邪,扫尘聚宴,祭祀先祖。
大秦每年蜡祭前一个月,各个郡县的集市亦是空前活跃,办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随着大秦发展经济,集市的商品也是琳琅满目。
整个集市贸易场所呈现出一种节日的繁荣景象,市场上有农副产品的交流;有各类杂货的陈设;有节日礼品的供应,等等。各种杂货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最突出的是木版年画、门神、窗花,以及民间泥塑玩具、各色纸张,美不胜举,供不应求;那些各式各样的名贵点心,什锦奶糖、好茶、名酒,简直叫人口馋;还有那些为年节准备的肉食、蛋类、鸡、鸭、鱼、兔各种副食品,货堆如山,任君选购。
各个郡县集市贸易场所在平时都是有规定的:有逢单日作集的,有逢双日作集的。但在交上腊月之后,逢集的日子就频繁起来。除按规定的日子进行贸易外,还额外增加数次,将近过年时,几乎天天都逢集赶会。
蜡祭前的集市,特别繁荣。赶集上会的人群,人山人海。市场上除经营贸易外,还增加各种游艺、杂耍的场所。有唱大戏的;有跑马戏的;有耍猴卖膏药的;有“说书行善”的等等,不一而足。
为了过一个丰盛的“年”,人们在年前争先恐后的购买年货。办年货的内容,基本都是吃的、用的、节日礼品。
可惜这个时代的没有烟花、爆竹,整个蜡祭的少了一份喜庆,但是这个时代国家组织的祭祀大典也是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