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优秀姐姐的阴影(3 / 4)
高考结束后,在分数正式向社会公布的前一天晚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驻在本省的招生小组,已经分别给家里打来了电话,告诉她,不要急着填志愿,自己马上过来,要和她当面谈。
清华和北大的招生人员,先后赶到了她家,穿着印着自身学校的logo衣服的两拨人,话题倒是同一个:动员她填志愿的时候,填报自家学校。
毕竟总分全省第29名,妥妥的优质生源啊。
反复权衡之后,杨小安最后选择了清华大学。
中考引爆的是全镇,高考直接就引爆了全县。
建县五十年来,一茬一茬的学生,一共只考上过两个清华,杨小安是第二个。
上一个,还是在遥远的五十年代,那时不要说杨小安和杨小宁这姐弟两了,连他们的爸妈,都还没有出生呢。
在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县中拉起了鲜红的横幅:热烈祝贺我校杨小安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
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亲自到家里送来了喜报,不仅亲切的和他们全家合影,还带来了一万块钱的慰问金。
县里有几个老板,也跟着给学霸掏奖金,有的奖励了五千,有的奖励了一万。
算下来,光奖金加起来就拿了八万。
当时他爸妈在外面打一年工,无论怎么省吃俭用,到了年底,也余不下这么多钱。
县电视台闻风而动,不仅走访了县中的校长和杨小安的任课老师,还扛着摄像机特地赶到家里来,拍了个十几分钟的专题片:《震惊!清华学霸原来是这么培养的》。
那个操着蹩脚普通话的记者,恨不得把话筒塞到他爸妈嘴里,请他们向全县的广大家长们传授教育经验。
村上的老人们纷纷表示,这一天是可以遇见的,因为杨家祖坟的位置选的好。
并郑重其事的预言,别看杨小宁现在不那么拔尖,那是没开窍,只要开窍了,肯定也能考上名牌大学。
但是让老人家们失望了。
在小学阶段,杨小宁就开始证明了“龙生九子各不同”,这个说法的科学性,也说明了,就算从一个娘胎出来,基因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姐姐中考的时候,他幼儿园刚毕业,准备读一年级,姐姐在清华上大二的的时候,他留级了,必须再上一年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