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缘起(1 / 5)
我叫赵冼,大齐睿宗章皇帝第五子。父皇登基时,大齐王朝已经矗立百年。当时承平日久,文化昌明,又值父皇是盛年登基,所以父亲便在臣民百姓口中得了一个“安乐天子”的称号。坦率而言,这个称号不见得是臣民对父亲的称赞,倒有些轻蔑地意味包含其中。不过,当我出生时,父亲倒是真的安乐了起来。这一切还要从我的母亲说起。
我的母亲是大理寺少卿徐远道的女儿。广化九年,也就是父亲登基后的第九个年头,母亲入宫成为父皇后宫里万千佳丽中的一员。初入宫时,母亲被父亲封为美人,之后两年连升数级,成为父皇的贵妃。
母亲入宫后,父皇便经常带着母亲去宫外游猎。政务虽然还不曾倦怠,但久而久之,民间都传言父皇贪图母亲的美色,要做一个安乐天子。据母亲宫里的老太监回忆,母亲年轻的时候容貌虽然端庄,却算不上美艳,能够得到父亲的宠爱,实在是个异数。要知道当时父皇的后宫中环肥燕瘦,美人如云。母亲能够脱颖而出,着实非同寻常。
当然,父皇曾经对我说过,母亲天性纯良、与世无争,堪为后宫表率。这或许就是母亲在父皇面前几十年恩宠不倦的真正原因所在吧。
广化十一年,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了我。之前已经有四个儿子的父皇仍然欣喜异常。不等我满月,就给我赐名赵晟。按照大齐祖制,只有嗣皇帝和太子才能在名字中含有“日”字,普通皇子则不得逾越此制。父皇对我有意为之的赐名,着实引发了朝廷上下的轩然大波。
一时间废黜太子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的太子是我的大哥赵曦。他是皇后所生的长子,是父皇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直到我的出生,才给他的地位带来了空前的威胁。
当时有些“识时务”的大臣揣度父皇的心意,以为废立储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时频繁到我的外公徐远道府上走动。不少外命妇也借机到储秀宫向母亲请安,谄媚示好。可母亲等我刚满百天,就央求父皇,将我过继给睦王赵圭为嗣。
赵圭是父皇的族弟,广化七年病逝。他死后无嗣,母亲便求父皇做主,要让我继承睦王的爵位,出继外支。睦王虽然是亲王的爵位,可毕竟是外支旁系。一旦继承了睦王的爵位,我便与皇位再无瓜葛。不仅如此,母亲还请父亲给我改名赵冼。冼含有一个水字,母亲说上善若水,希望我做人处事像水一样,与世不争,处变不惊。
据母亲宫中的老太监回忆,父皇降旨将我改名、出继睦王的那一日,京城大雨滂沱。储秀宫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宫内的太监都忙着疏通水道,一个个泥水满身。等到他们闲下来到前殿当值时,便又都唉声叹气,气氛十分压抑。反倒是母亲抱着我走到前殿,捏着我的手乐呵呵地说道:“从此我们便母子平安了。”
母亲口中的平安果然如期而至。民间传说当年母亲将我出继外支,皇后娘娘十分感激,冒着滂沱大雨亲自带着太子到储秀宫向母亲跪谢。这自然是无稽之谈,我那个高傲的母后怎么会向母亲屈服?
不过平心而论,自打我成为睦王赵圭的“儿子”后,便成了诸皇子中与皇后、太子关系最为亲善的一个。父亲一生共有八个儿子,除了七子赵珲、八子赵绪都是淑妃郑氏所生外,其他的六个儿子皆不是同母所生。除了我这个已经出继外藩的睦王,其他几个皇子都是大哥赵曦继承皇位的直接竞争者。拉拢一个对皇位没有威胁的弟弟,顺带着收买人心,何乐而不为呢?
便这样,我度过了平稳安逸的十九年时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此美好的画面一直维持到广化二十九年的春天。
广化二十九年的春天如约而至,京城中到处都弥漫着狂欢的气氛。大齐风俗,每年三月初三日是花神的生辰,京城中有未出阁姑娘的人家都会举家前往城南的风池向花神请愿,祈祷自己家能够在来年里钓得金龟婿,自家的女儿能有一个美好的姻缘。
因为三月初三又是大地返青的时节,凤池又历来是文人墨客推崇的赏春圣地。所以,三月三的凤池竟成了京城上半年最大的热闹去处。在三月三这一天,凤池边会聚集无数带着帷帽的青春女子。她们身披彩帛,虔诚地站在湖边向心目中的花神请愿。
而在离湖边不远处的望江楼上,大齐上下最负盛名的青年才俊则会眺望远处的一道道倩影,谱写缠绵悱恻的动人诗歌。这才子佳人相得益彰的盛景自然是难得一见。
今天就是三月初三,可我并没有出现在凤池边或者望江楼上。因为我正在睦王府的书房内,听周师傅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我脑海中幻想着凤池边盛况如何,却突然被周师傅叫了起来。我回过神来,发现周师傅十分严厉地盯着我,斥责道:“殿下,凤池边的风景如何啊?”
周勉周师傅,是父皇在我五岁开蒙入学后,亲自给我挑选的老师。他是父皇即位后开科取士的第一个状元,才华横溢,却不会做官。在翰林院混了十年之久,也不过是个翰林院侍读学士。我十二岁之前在上书房读书,他便专职教我课业。十二岁后我离开皇宫,搬到新建的睦王府,周师傅就成为正三品的睦王傅,依旧教我读书,常伴我的左右。
周师傅从小看着我长大,对我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对周师傅也有着父亲般的敬畏。听到他严厉的问责声,我不禁心中一虚,辩解道:“师傅怎么突然提凤池了?小王今日不是正在此处听师傅授课吗?”
周师傅一脸不屑,似乎早已识破我心中的打算。不过,他并没有接着追问我,反而指着旁边的吴清问道:“吴清,你来说,你与殿下打算何时去凤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