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
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 > 探玄记 > 第1章 风雪一会天姥山

第1章 风雪一会天姥山(1 / 4)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逐明者 逐仙 非凡新世界 重生之我还是个普通人 赛博行者:剑染霓虹 奋斗的青春不负韶华 轮回仙主 农家有女亦倾城 一撞成婚 云顶之弈之我为棋狂

东汉末年,会稽上虞魏氏之族,有一子名伯阳,幼好道术,意求成仙。但其体质平庸,无法通脉开经,难引玄炁入体,各派内修之法皆不可用。

若是换作他人,便就此放弃,可魏伯阳却偏偏不信邪,笃信另有长生之道可行。时年朝局动荡,魏家长辈也无意让他入仕,便由得他四处访道求学。

说来也是魏伯阳天资聪颖,在与名家论道过程中,逐渐发现古往今来的修行之人,皆是以身作鼎,以炁为料,以神领炁,沿人体任督二脉合十二主经作周天运转,最终炼化身体,从而超凡脱俗。魏伯阳想的却是:若以实物之鼎,集玄炁炼化结丹,再服入体内导引,岂不亦能充盈经脉,从而白日成仙。

魏伯阳的猜想虽是大胆,但却符道理,只是实行起来寸步难行。一来无前人尝试,无从借鉴,不知从何着手;二来他非是修行之人,无法集炁,谈何炼化。

直到有一日,魏伯阳游至长白山,遇一奇人,便借机请教,岂料那奇人闻言,竟是赠了他一本《龙虎经》,说是族中先辈亦有魏伯阳之想法,集平生之智,将引炁结丹之理记录在册,只可惜终未有成。

得此书卷,魏伯阳如获至宝,结合《易经》与《内经》的天地玄炁之理,钻心苦研。最终,竟真让他辨明理清“外丹”修炼之法,记为《参同契》。理论成后,他便于天地炁眼处结庐炼丹,九年丹成,成仙而去。

魏伯阳去后,世间修行之人顿开茅塞,外丹之道始遍行天下。各门各派皆自《参同契》中衍出各类外丹炼制之法,其中集大成者,便是道门“上清派”一脉。

虽说外丹之术无需炼体,亦有魏伯阳之先例,但具体炼制却非易事。不仅需择天地炁眼,更需以诸多丹材作引,再候天时炼制,且尤需看重炼丹人的实际把握,故所成有限。

至李唐时,上清派已是道门肱骨之脉,其下分北茅、南茅两支。南茅一脉在无意中发现,由天地生灵之内丹为引,炼制丹药不仅易成,且效果极佳。虽不能白日成仙,但于修行裨益极大。

只因这些天地生灵,不似人有“喜、怒、悲、恐、忧、思、邪”七情和“生、食、嗣、知、爱、力”六欲,皆是只有“喜、怒、悲、恐”四情,与“生、食、嗣”三欲,一旦得了机缘炼化玄炁,便极其精纯。也正因此,各类生灵所化育的内丹,便成了修行人眼中的仙丹。此记的曲折,便是由一颗内丹所引起。

开元十二年,十二月,立春前。

江南的飘雪,细飞如盐,小路两旁的枯黄上,渐渐覆了层银妆。远山朦胧,天地一片寂寥。

忽得,一阵马蹄声从远方传来,三匹枣红骏马冒雪狂奔,似在追赶什么。马背上的三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一言不发,急急向着会稽之南的天姥山奔去。

这会稽之地,本是昆仑祖山的东合之处,群山绵延,天地玄炁极盛。汇有金庭山、沃洲山、宛委山等一众福地洞天,天姥山亦在其中,如今划为道门三十六福地之十六福地,乃是上清派的修行之地。

路旁茅亭中,避雪暂歇的老者,看着远去的奔马,喃喃说道:“今夜,许是有大雪了,我们抓紧回去吧。”说罢起身,亭中的两个孩童亦站了起来。

黄衣男童提着包袱问道:“师公怎知今夜会有大雪?”

老者捋须笑道:“等玹儿大了,自然知晓。”

另一名蓝衣男童,年纪稍长,撑着伞叹道:“今天怎会有这么多骑马的,踏得地都烂了。”

老者叹道:“只怕都是上山的人。”

此刻,天姥山清静观里,正如那老者所猜,满是来客。其中不仅有上清派本宗从茅山派来的人,更有龙虎山“正一派”、阁皂山“灵宝派”、西山“净明派”的高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定道 洪荒都市 武道侠心 超时空的武 寇道 诸天归来 画仙问道 仙路烟尘 神话昊天 仙逆万古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