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税收(2 / 7)
宋朝的御史制度不错。
所以,都察院的一应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内阁不得插手。
同时,对于皇帝的谏言权,全部聚拢到了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的手中。
他们六人,可以对内阁八部直接弹劾,同时负责对皇帝谏言。
剩余的监察御史等,只能对二品以下的官吏弹劾。
如此一来,就再也不会出现以往那样小杂鱼都敢死谏,给皇帝鸡蛋里挑骨头的烦心事了。
督察院监察百官,可以很好的监控内阁。
所以像朱元章那样疑心太重,什么都一把掐,亦或者对什么都有自己意见的事,朱谊汐是做不出来的。
适当的放权,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
如今,随着八月秋收结束,大明的掌权者们聚拢一堂,讨论起了秋税。
虽然秋收要到来年三月前才能归拢国库,但各地秋税,却早已经记录在桉,千里迢迢送到北京。
阎崇信脸上露出发自内心的喜悦:
“陛下,托祖宗鸿福,今秋之税,再创新高,换算成银圆,达到了四千万之巨,若是再加上秋、冬商税,突破九千万不是难事。”
农业税分成夏、秋两季征收,而商税考虑到如今的难度,则自然的分成了四季,三月一缴。
包括盐、铁、酒、茶,四大重税群体,也是如此,省却人力。
“九千万——”
朱谊汐感慨万分。
这已经超过了清朝鼎盛时期的赋税,当然了这不包括清末。
像满清这样越到亡国,国库里越有钱的王朝,甚是少见。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英国人赫德,辛苦的为清朝建立起了近代关税体制,任劳任怨干了四十年,清廉而不贪,满清续命多靠他。
“其中商税几何?农税几何?”
皇帝发问,阎崇信自然迅速回答,这一切已经在他牢记闹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