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大办工商,富国强兵(2 / 2)
第二天刘辩就召集大臣们商量,与皇后和高卉的一番长谈让他收获颇丰。今天不单是张居正、于谦和房玄龄,还有魏征、王安石都来了。
几人已经在刘辩的授意下都知道了即将到来的改革,也都各自有着应对之策。无论是对于改革的潜在阻力还是即将布局的谋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众位爱卿,谁先说说?”刘辩见人到齐了,就开口问道。
魏征上前一步:“启禀陛下,臣觉得官私合营之事大有可为。不单单是可以加快改革的速度,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谋划。
商人地位低下,虽然我大汉重视商贾,但是民间还是有些鄙视商贾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做的好的商人,可以封一些散官,既让他们能更尽心尽力为大汉工作。
又能让他们有荣誉感,其他人也会争相效仿,能拉动更大的热情。”
刘辩点头,用眼神示意缩在后边的王安石说一说,他记得这位王大人可是非常热衷于改革的,就是把自己革死了。
自己不是神宗,王安石也不是前世那个激进派了,但是对于改革他还是有着很多想法的。
只是他们受限于知识面,对于工业化没有什么意识。大汉的农业已经是旷古烁今了,他们的眼光还是难以大破自己的思维桎梏去更上一层。
毕竟每天的公务也会牵扯他们的很多精力,如此广袤的疆土,真的没有什么闲下来的时间。能在刘辩每次提出问题时快速做出合理的应答,已经是他们能力的展现了。
毕竟刘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治理国家,总是有很多的远超时代的想法。
王安石见陛下点了自己,上前一步躬身道:“禀陛下,臣觉得番邦蛮夷同样可用。”
此话一出,不单单是众大臣斥责他,刘辩也面露不悦。王安石继续道:“臣觉得,有很多于百姓身体有损伤,周遭环境有所损害的事情可以交由番邦蛮夷因地制宜去做。”
刘辩听了很是满意,都说集思广益,自己的大臣们从没然自己失望过,便示意王安石继续说下去。
王安石继续说道:“臣觉得,既然由官办工坊和官私工坊两种模式。不如再由朝廷差人成立一个商盟,由各地的商人加入,把各自地区所缺之物和盛产之物报上来。
我们可以调整产业布局,因各地的资源调配工坊种类和数量。再让封疆大吏们来认领或是朝廷指派工坊种类和数量。
有些不适合发展工业的地方,就减免他们的赋税,奖励农桑。这样一来也不会因为大汉兴起的工业风暴而使得粮食减产,降低大汉应对天灾的能力。”
刘辩听了暗暗竖大拇指,不愧是搞改革的专业户。这见解真不是盖的,于是刘辩轻轻敲了敲桌子:“准!众位爱卿各自回去详细整理成册。再说一说关于交通的问题吧。”
众人也都明白修路耗费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见刘辩前于谦已经说了,户部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币的,即使是以后工业化改革见到成效,也难以负担。
虽然现在各封国的军队已经基本不需要朝廷发放饷银,还能上缴大量钱币和物资,但是很多作战用的装备物资,只能由朝廷供给。
不是刘辩不放心他们,而是封国的人很多都是没开化的状态,识字的更少,想让他们去造枪造炮不说,就是让他们造合格的箭矢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