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笏(九十一)(1 / 2)
许是薛凌说的事情太过令人震惊,苏凔犹豫了一会道:“原本我是打算据实已告,但出狱前两日,夫人差了苏银来瞧我,再三交代不得在皇帝面前提起薛宋往事。非要提的话,得等你回来商量过方能开口,否则有性命之忧。”
薛凌稍微松了口气,暗道幸亏苏姈如还在京中。朝中众人都通透,霍云旸死讯尚未传开来,单就霍家众人下狱一事,人人便知状元爷不久就要平步青云,少不得要给些方便。
苏府外头守着的人自也知趣,只那时苏姈如还谨慎。且苏凔在狱中,皇帝必不会亲自召见。若是这蠢货已经说了,去交代也是于是无补,若是没说,等两天也无关痛痒。
直到霍云旸之死传回京中,霍准正式定罪,不等秋后,直接狱中赐死,此时往关押苏凔处已是畅通无阻。苏姈如先让苏银探了口风,闻说苏凔还没与皇帝提过他是宋柏的儿子,这才连哄带骗叫苏凔先不要提起。
正如苏远蘅所言,人心隔肚皮。经此一事,苏姈如对苏凔亦稍有怨言。唯恐自己的话苏凔听不进去,又将薛凌搬了了出来。想着这蠢货与薛凌是一路人,总得掂量掂量吧。
倒也如她的意,苏凔确实掂量了些。不仅仅是为着薛凌与苏姈如的缘故,而是霍家的罪名上头,并没有谋害薛宋这一条。
他出狱的时候,霍家案尚未收尾,朝中弹劾奏章收了一箩筐,连霍准七八岁时与谁家小儿争执都能说成是权欲之心可见一斑,太监一字不敢省漏,当着朝臣面念的口干舌燥。
但是他递上去的薛宋旧案,被皇帝压了下来。
那些他和清霏翻了无数次案卷才找出来的疑点和错漏,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管事的说是“走水毁了几册”,交好的说“苏大人,您是为的什么下狱啊,还参合这事儿呢”。皇帝说的是“爱卿下狱后,霍相派人去过几次,他为重臣,朕亦拦不得”。
案卷尽毁,证物一桩都没,再加着苏姈如这么一说,苏凔就暂歇了与皇帝说实话的心思。他到底怕薛宋俩家冤屈未洗,自己暴露了身份,才出来没几天又得到大狱里头走一遭。
等等薛凌,也算是理由之一。
人在未经历过死亡的恐惧时,常常难以想象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东西。无知则无畏,所以反而勇敢,一如他第一次牢狱之灾,知道要死,却不知道究竟会如何死。
而这一次,那些渺无边际的未来都可以想象,或许他这一次会被拖出街,塞进笼子,被押往刑场,被街边的人嬉笑怒骂。更有甚者,霍准会翻出他是宋柏之子的身份。
可能他会被五马分尸,被凌迟处死。
这些妖魔鬼怪的念头在脑子里每一根神经上摇摇欲坠,即使狱卒谄媚着跟他笑说“苏大人雅量,出去以后可别跟小人计较”,他仍无法恢复从容。
唯有苏银说“您总得与薛姑娘商量商量再做打算,总归她才是真二八经的主家呀”,苏凔才仿佛抓着了一根救命稻草。薛姑娘指的是薛凌,他一听即明。薛凌在苏府呆了两三年,苏远蘅偶有提起过。
他在生生死死的拉扯中,总算找着点别的东西将自己搭救出去。可惜苏姈如亦说不清楚薛凌去了哪,苏凔便耐着性子又等了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