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迁都&兴学(2 / 3)
如今,经过了五年的休养生息,百姓们逐渐的富足了起来,再也没了可以阻拦曹丕的迁都脚步的人了。而朝廷的众文武们一致认为,大魏初建,许都太小,显然已经不适合作为帝国的王都了。洛阳地处中原腹地,物产丰饶,再如今又经过了数十年的修缮,自然是作为都城的首选之地。
也就是在山阳公离开许都的前后脚,新的大魏朝廷趁着还没有春耕,开启了迁都的脚步,而许都则被作为了大魏的龙兴之地,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我大魏,终于要迁都了。”
“是啊,老夫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几十年了。”
“我也是。许都虽然也好,但毕竟太小了,实在是配不上我大魏的气势啊”
“当今的皇帝陛下真是一个圣君啊。”
“哦?此话怎么讲?”
“你猜猜,咱们的皇帝陛下,为什么在这二月份迁都呢?不是夏天,不是秋天,也不是冬天?”
“不知道。”
“咳。你想啊,迁都这种大事,宫城得搬吧?衙门得搬吧?这些都需要用人吧?动辄需要耗用民力十数万,冬天虽说万物蛰伏,但是冷啊,人得多遭罪。夏天呢,又太热。秋天呢,又都在忙活收粮呢。”
“对对对,可这马上就要春耕了呀。”
“你看,所以说这才是咱们当今陛下的圣贤之处啊。这春耕啊多在三月清明前后,而陛下特意选在了二月,就是为了避开春耕的农忙。皇帝还陛下特意下了明诏,如果今年三月开春之前没有搬完的衙门,就明年再搬,万不能耽误春耕。而且啊,此次征召的十数万民夫啊,朝廷可都给发饷的呀。”
“是吗?那我一会儿也赶快去报名去。”
“走,咱们赶快去,晚的话就赶不上了。”
黄初元年,公元235年,春,三月。
在经历了一个来月的忙碌之后,大魏的都城终于从许都迁至了洛阳。当然为了避开农忙,还有一少部分的府衙要到明年才能搬迁了,不过总体上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了。
三月初九,大魏迁都后的第一次朝会,在洛阳大殿上正式召开,在朝的满朝文武自然也是全部到齐。
大魏皇帝曹丕,高高的坐在那龙椅之上,颇有威严。
只见他缓缓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