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酒宴(1 / 2)
高楼大厦在夜色中闪烁着明黄色的灯光,一场盛大的酒宴正在摩天大厦的顶层宴会厅内举行,本该是觥筹交错、一片轩昂和谐兼容并顾之景,实际尚却安静非常。
或许还没有到达落针可闻的境地,总有人窃窃私语——但应该不远了。
此情此景,大概是因为宴会厅不起眼的角落里非常端庄地摆了一张袁祁的黑白遗像,虽然有意隐藏在偏僻处,但总会被察觉到,因为就在去往洗手间的光鲜走廊旁边。
虽然不起眼,但总让人有种坟头蹦迪的怪异感,不敢高声语也实属正常。
“这不正常。”江秋作出评价,“虽然各地习俗不同,无法守灵的近亲带上遗像也情有可原,大致上符合习俗形成最基本的原理,但这还是有悖另外的一些传统习俗。”
邵梓嘴角一抽,“袁家办着白事,同时还搞这种明显正面的活动,想要气派的同时还得顾虑他们最基本的宗族习俗,弄出来的结果当然不三不四。非要讲,倒不能说他们是吝啬这点钱亏不起这笔违约金,而是非要撑着场面,让人觉得袁家一点不受影响。”
袁家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纪还对外展现着这么根深蒂固、显得略有些封建的统称,而不是采用他们所控股的财团真正的名字“远振集团”,旗下公司主要经营着金融业与一些商业投资项目。而仍旧要按照宗族的方式,正是因为他们起步于迈入新社会的传统老家族,是年末在集团里开完年会以后,回老家要一个个进祠堂请神叩拜老祖宗的类型。
和俞英健那种隐居山中的道士家族不同,袁家自古就是商道上的“金融大鳄”。
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在巨额资本的流转下并没有生效,袁家的老太爷自己就是富家子弟,但曾经受过高人指点,在敏感时期到来前就远航到外国避险,几十年后才带着儿女和一批财产回国继续创业,在最为缺少资本投入的时期获取到了最大的时代红利。
事实上正式因为“袁家”这个叫法,很多人至今还误以为应该袁家所掌握的财团应该叫做什么“袁氏集团”。实际上当然并非如此——单纯姓氏不适合形成品牌效应。之所以形成曼德拉效应,大抵还是因为袁家戏剧性的过去总是让人在论坛上夸夸其谈,大家都喜欢简单易懂的叫法,吃瓜时一口一個“袁氏集团”的叫顺了,习惯便改不过来。
作为昱州市的龙头之一,远振集团的规模其实相比其他集团更大,只不过资本和权力分散在多个分家的手上。
虽然按照古代的规矩,袁祁乃至袁耀所在的分家因为父亲是继承了太爷所有遗产的老爷子的长子而该被列为主家,但老爷子显然不是传统一味逐利的掌权人。;或许是因为太爷活得太久、多年来老爷子和兄弟姐妹相依为命处的太好,掌权的时间也太晚没锻炼出狠下心的能力,对下一辈的态度是财产要分就分,不会因为利益需要而怠慢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