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三国协议(求推荐票)(5 / 5)
最后这一订单还是愉快的确定了下来。
一只火枪的造价本来就不便宜,虽然提供的前膛燧发枪都是大明帝国的军队换装下来的武器,但是这些武器保存的非常好,并不影响使用。
而在经过这一环节增加了一笔运费的成本之后,售卖价格当然不能低了。
至少要翻上去三倍。
在与奥斯曼帝国确定了和平的外交关系之后,郑芝龙开始讲述关于英格兰的问题。
现在要做的就是让大明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英格兰王国确定下来合伙关系,进而做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针对于对直布罗陀海峡的争夺问题上,奥斯曼帝国也是非常的意动。
原本奥斯曼帝国还有着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黎波里(今利比亚)形式的国家存在。
它们算是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边远省份,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于是再一次被西班牙人请侵占。
直布罗陀海峡是能够让两个大国联系起来的纽带,只有再一次掌握在手中,才能保证航路的顺畅。
如果有了大明帝国售卖的那种武器十万把,然后训练出来一批人,绝对可以保证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北非失去的国土占领回来。
同时,就能保障商路通畅了。
第二天,郑芝龙代表大明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平贸易同盟协议》,这意味着两个国家正式确定了和平的外交关系,并且定下来了贸易的基调。
这个协议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国家,英格兰也需要签订一份,由此就可以形成三国的同盟。
大明帝国会为这两个国家提供武器和商品,以此来保证他们的军事经济和经济实力,帮助他们对欧罗巴各国的征服。
两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此时都是以王权为主,甚至奥斯曼帝国之中还盛行着奴隶制度。
落后的政治体制意味着他们注定是要灭亡的,但有了大明帝国的帮助,他们可以先辉煌一次。
第一次贸易完成之后,郑芝龙带着船队返回大明帝国。
第二次贸易的商船,也就是为奥斯曼帝国提供十万把前膛燧发枪的船队,于崇祯四年的五月初正式到达威尼斯,然后由威尼斯中转,把枪支交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手中。
次月,奥斯曼帝国就对北非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