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高明的刺客不仅擅长背刺,还懂得隐匿(3 / 4)
据说孔子都崇拜他,还曾在比干庙里用剑刻碑,上书“殷比干莫”,是孔子流传于世的唯一真迹。
箕子看着比干写出了造纸的全过程,如果真如其上所说,造假确实极为低廉。
用的都是些随处可捡的材料,造纸工具也很简易,整个制造流程,更是人人都能掌握。
实物出现在眼前,箕子这次缓了很久才道:“王兄造出纸造,意义重大,不仅陛下会为记下大功,后世子孙也必然不敢忘怀,有这造纸术,王兄之名定当流芳百世。”
箕子比当事人比干更为激动,面红耳赤。
这样一来,比干就能重回朝野了吧!
他深知比干的能耐,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二十多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先王帝乙,又受托孤重任,辅佐当今纣王,从政多年,主张减轻天赋,鼓励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可以说是国之栋梁。
只是一时被子启以先王遗诏迷了眼,犯下过错,但造纸之功,足以功过相抵。
此时正是乱世,国家需要比干这样的人才,陛下在招贤馆定下的招贤之策,无论敌我都可任用,又何况比干呢?
那击鼓骂纣的闳夭,虽然一言不发,但如今还在照常上朝,那包藏祸心的散宜生,更是没有身死,也没有被囚,只是三日一撞柱。
纣王有如此容人之量,比干以造纸之功,必然能再度被重用。
箕子甚至有些羡慕,比干这下可是要流芳千古了,这是多少人一生之所愿?
朝武为国为公,大多不也是为了身后之名?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瞬间即逝。
什么高官厚禄身份地位,最后都会逝去,但像比干,人们看见纸,就会想起。
箕子有些唏嘘,自己就是太无能了,除了祭祀宗庙当个吉祥物,也干不了什么事。
甚至还不如唱戏的子衍。
虽然他觉得王室自降身份,与戏子同台有些不妥,但子衍以前本就没什么好名声,胆小怕事,是个从心之人,几乎可以认定,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出息。
可如今子衍在朝歌富有盛名,如果戏曲能传承千年,只怕子衍也将被后世铭记,尊为将戏曲发扬光大的祖师爷,身前这些许骂名,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