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西域巨变(2 / 3)
其实马岱的判断没错,这场突如其来的劫掠事件,其实是一场由贵霜帝国的贵族们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包括商队的行进路线,护卫队的详细信息,以及货物信息都是贵霜帝国透露的。
而且劫掠商队的马匪也不是真正的马匪,他们是贵霜帝国军中的精锐,而且都是在战场上活下来的百战老兵,在小规模战斗中战力不输汉军多少。
至于赶来救援的士兵其实也是贵霜帝国计划中的一环,不过出乎他们预料的是,护卫队的精锐程度远超他们预计,导致他们原本只是负责过来收尸的援兵到最后变成解围的,这点让贵霜帝国的贵族哭笑不得。
不过这也无伤大雅,反正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至于贵霜帝国为何这样做,其实原因很简单,自从联军在伊塞克湖畔同汉军决战,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后,他们就将大汉的威胁放在首位,随后多次派出商队前往大汉收集情报。
毕竟作为大月氏的后代,他们很清楚汉人的秉性,别看现在汉人强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其实不过是他们的实力不足以吞并贵霜帝国罢了,一旦具备相应的实力后就会撕下伪装露出真面目。
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他们祖先大月氏,一旦对大汉失去防备,昨天大月氏的下场,就是他们明天的结局。
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贵霜帝国从未停下发现的脚步,一边从丝绸之路疯狂汲取利润,一边同罗马帝国夹击安息帝国,在过去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他们贸易和军事两手抓,让贵霜帝国的实力迈入高速增长期。
正当他们兵强马壮,考虑要不要试探大汉时,他们前些年派出的商队已经完成对大汉当前局势情报的收集工作,然后又经过长达一年的长途跋涉后,终于将有关大汉的详细情报带回来。
[建兴六到七年的情报,彼时平城之战尚在筹划]
而贵霜帝国的贵族在得到相对滞后的情报后,他们赫然发现曾经横扫西域数十国,并在伊塞克湖取得大捷的大汉帝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因为大汉的身边还有两个实力不相上下,乃至更强的割据势力在同他们鏖战。
于是乎,一种大汉帝国外强中干的说法开始在贵霜帝国的高层口中流传,并且他们还为当初的惨败找到了理由。
他们认为当初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汉军有多强大,而是联军组成成分过于复杂,导致兵员素质良莠不齐,以及语言不通,指挥不畅等主观因素。再加上汉军绕行千里翻越天山山脉出现在联军后方发起偷袭的客观因素,伊塞克湖会战失败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得益于丝路和掠夺安息帝国的遗产,贵霜帝国近些年变得非常强大,在西线同罗马帝国、萨珊王朝的摩擦中都能屡次占据上风,让威名赫赫的罗马军团屡屡碰壁。
在连续挑翻强敌后,贵霜帝国的贵族们认为他们已经具备足够的实力向东方霸主发起挑战,于是乎就发起了这场劫掠商队以此来试探大汉态度的行动。
而很不巧的是,毋丘兴这种以大局为重的让步,落在贵霜帝国的眼中却是软弱的表现,他们认为在魏吴两国的牵制下,季汉在西域的军事力量已然不足。
于是在丝绸之路巨大利益的驱使之下,贵霜帝国的贵族们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并迅速制定出一系列的入侵计划。
同时,他们为防止出现腹背受敌,以及大汉舍弃中原大举西征的情况,他们还以平分丝绸之路和西域地区的利益为饵,将同样眼馋不已的罗马帝国,以及在安息帝国尸体上建立的萨珊王朝拉拢入伙。
去年冬天,贵霜帝国以剿灭流寇、马匪为由,将在西线同萨珊王朝对峙的精锐尽数撤回,并将大军集结在夏都白瓦沙,蓝氏城(巴克特拉),以及位于贵霜帝国东北部并作为丝绸之路枢纽城市的马拉坎达一带。
而因为文化、宗教,以及人种的巨大差异,让大汉收集情报的难度直线上升,这倒不是说贵霜帝国的行事有多隐蔽,而是情报来源太过纷杂,多数情报都需要实地考察才能确定真实性,这无疑会耽搁大量宝贵的时间。
直到去年十二月中旬,情报人员才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以某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控制了贵霜帝国某位贵族的子嗣,并以他为突破口威逼利诱,然后得到了他们求而不得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