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九十三章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1 / 3)
有些国产品牌建立起来很难。
但败坏只是一瞬间。
比如国产奶制品。
建国之初,国内的奶牛养殖几乎等同于无,那时候,帝国实行的是按票供奶,几个大城市供奶本身就很紧张,但对于婴儿和老人还是尽力供应,那是把牛奶从小布尔桌子上搬到千家万户的开始。
随后,国内在奶牛养殖方面,一方面通过进口动精等方式加大培养,一方面利用帝国广阔的疆域自己培育新品种,城市供奶才逐步提高上来。
到后来,市场的开放带来外国奶制品。
那段时间奶票还是有的,但那阶段的奶票是现在的中青年记忆中的形势。
一些大城市,小区门口特制一个大供奶箱,需要买牛奶的提前买好奶票,奶制品厂商会派人每天下午过来送奶。
很多大城市的青年可能对此还有印象。
每天下午把空瓶子拿到下面,放进供奶箱,次日一早或者当天晚上,打开自家的供奶箱空间,就会有一瓶牛奶。
那时候,很多城市家庭除了家门钥匙还有一把牛奶钥匙。
这都成城市居民的一份家当了。
关荫就记着自己小时候,爸爸妈妈带他去城里看大舅,他对人家每天能拿着一把钥匙去领牛奶特别羡慕。
但在很多小城市和小镇,供奶还叫倒牛奶的地方有一种职业还挺吃香。
就是倒牛奶师傅。
每天下午或者早上,倒牛奶师傅骑着自行车,很少有人骑一辆摩托车,车后面托着两个铁瓶,里头是当天产的鲜牛奶,到定点小区外,倒牛奶师傅一声“倒奶”的吆喝,很多人家端着晚饭或瓶子就出来了,关荫记着那时候还是要用奶票的。
那段时间奶牛养殖开始兴起,但牛奶厂都是很有区域限制的企业。
凉城有个牛奶厂,当时还叫国营凉城第一牛奶厂,经过简单杀菌处理的鲜奶每天准时到达有经济条件的居民家里。
关荫上高中那会就每天一斤第一牛奶厂的牛奶。
那时候的牛奶真香,而且那时候的牛奶真是牛奶。
经过那段时间的发展,随着国内有些有实力的牛奶制品企业进口先进加工技术跨区域调拨牛奶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