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1 / 3)
第五十一章聪明反被聪明误
陈应的这番出兵,由于调拨的粮秣与甲胄,都是采取异地采购的方式,不动用长安府库,目的其实是为了掩人耳目,瞒天过海。
孙敬初从洺州李神通那里,将尚未解散的降军士兵装船直接运输,而与此同时,又在黎阳将粮草装船。这样以来,长安府库,不动用一粒粮食,也不运用一石草料,完成了物资转运。
不过,这些河北籍的降军士兵,别说甲胄了,连兵刃也没有一把,全部都还赤手空拳,这些物资需要到达灵州以后补充。
至于兵部和户部如何跟李道贞算帐,这是不陈应关心的事情了,在陈应看来,李渊也拉不下脸,去占自己侄女的便宜。
无论人员,还是物资,都悄悄踏了北的船队。而陈应与罗士信和张士贵汇合之后,安排罗士信在左岸,张士贵在右岸,沿黄河戒备。遇到百姓也好,行商的小贩也罢,全部让捉住丢各县关押起来。
任何情报,其实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如现在,陈应需要争取是时间,只要他抵达灵州,根本不害怕突厥人应对,那个时候,最担心的反而是突厥人了。
其实在古代细作侦察情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依靠计算。首先粮秣消耗,长安附近驻守的十六卫大军,都是有定例,每天支出多少不会减少或增加。只需要在各个仓库前留下几个眼线,肯定可以发现唐朝军队调动的迹象。当然数千兵马调动还看不出来,可是五万余大军调动,哪怕只是一个月的量,也多达数万石。按照这个时代普通大车一辆才能运输十数石,至少需要数百千大车,这样的运输量,根本别想瞒住有心人的耳目。
要问突厥人在长安有没有细作,这其实是秃子头明摆着的事情。不过,由于突厥与唐朝的国家关系紧张,长安城的突厥人受到了严密的监视,然而,漏洞还是有的。因为唐朝的社会风气开放,特别是大唐占领凉州以后,丝绸之路暂时的开启,长安城里有不少西域各族商人。
这些人虽然不是突厥人,然而他们却为了利益,刺探唐朝的军事秘密。在东突厥汗国有一个独特的组织,号“隼目”,其实是一支特务组织。为首的人名叫叶护可汗阿史那·苏尼失,阿史那·苏尼失是启民可汗的同母弟,也是阿史那·咄苾的叔祖。
阿史那·苏尼失精通华夏语,如果不考虑其金『色』的须发和碧眼深目的样貌,光凭他那一口地道关话,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个突厥人。不过,在唐朝人眼,突厥人与栗特人的区别只是头发而已,所以阿史那·苏尼失染黑了头发和胡须,以栗特商人火拔失苾为名,在长安经营马匹商铺。
事实这个情报点,早已被左监门的细作侦察到了。这个情报点的暴『露』,主要还是因为一次陈应大败阿史那·易勿真莫的时候,始毕可汗咄吉世并叶护可汗莫何前来质问李渊,当时莫何突然改口,并且快速离开长安,是从阿史那·苏尼失的骡马铺里传出的消息。不过,由于没有审问,连李渊也不知道,突厥人在长安城里还有一个叶护可汗,而不是普通的细作。
当李渊与陈应实施瞒天过海之计的时候,开始向阿史那·苏尼失传递假消息。这个假消半真半假,大唐派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秘密调往河东,以防备突厥进犯太原。调东宫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四率十八折冲府共三万余精锐人马秘密北的消息,自然是真的。对外宣称以李世绩为元帅,统领大军北也是真的。假的消息是这支军队的实际统帅并不是李世绩,而是陈应。
阿史那·苏尼失是一个聪明人,他肯定不会因为收买的兵部郎轻信这个消息,他需要判断。当四卫率三万余大军离开长安的消息,经过他再三确认,可以肯定这是真的,从府库调拨的粮秣,也验证了这个消息。
不过,对于陈应是不是这支大军的统帅,阿史那·苏尼失非常心。如果只是李世绩,突厥人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果真是陈应,那另当别论了。此时,陈应已经成了突厥大部分人的心理阴影。
突厥人敬奉萨满神,每次祈祷的时候,心都会默默念叨着原陈应莫启刀兵。简单来说是,每年一祈祷,莫要揍我莫要揍我……
说来有些可笑,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陈应把突厥打得太狠了,东突厥四大叶护可汗十二设汗,在陈应手底下吃过亏的人,足足将近半数,更何况还有三万余突厥人在陈应手底下当免费劳工,还有两万多颗首级,如今还堆在灵州城外的野猪岭。
如果说,大唐不派陈应出战,什么李世绩、张世绩根本无所谓,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灭一对。突厥是有如此霸气,可是算陈应率领三万大军北,突厥三十万大军,恐怕一半人都会吓『尿』了。
造成这种局面让阿史那·苏尼失也非常无奈,可如今东突厥也是骑虎难下,如果这一次立威不成,阿史那·咄苾将会成为突厥所有可汗,最大的一个笑话。
如今阿史那·苏尼失正坐在院子里手拿着刀子正在一只烤全羊身割肉,下面跪着一个面黄肌瘦的百姓模样的人正瑟瑟发抖。
阿史那·苏尼失吸吮着手指的油脂一边问道:“吃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