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小赵构宽严有度,朕决定铲除异己(2 / 4)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应该是强行将“东营殿帅府”安在北宋时期。
不过,在五代,后周世宗倒是创立过“殿前司”,统领殿前军,这是一支皇帝的精锐亲军。
宋太祖赵匡胤在发动陈桥兵变前,担任的就是“殿前都检点”,为(后周殿前军的最高指挥官。
秦汉之后,太尉一职,多属于挂名的军事主管,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
北宋宣和年间,赵吉的原主宋徽宗,再一次将太尉提升为武官之首,太尉这一官职得以回光返照,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官职。北宋虽然“重文轻武”,但由于太尉是京官,又居武阶官之首,常参与机要大事,其地位一点都不比那些文官差。
北宋还有国家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不仅监控着大宋所有的军队,而且有调兵遣将的权力。但是,北宋的枢密使却没有练兵、带兵、统兵的权力。
枢密院的主官叫枢密使,由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则往往是由武官担任的。
枢密使的地位相当于宰相。当然,北宋时,偶尔也有宰相兼领枢密使的情况。例如,庆历年间用兵西夏,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
那么,按照北宋这防止朝中的文官大员和武将造反的分权政策,即便高俅身居太尉,就可以在军中只手遮天了吗?按理来说,绝对不可能的。
但是,高俅做到了“欺上瞒下、恃宠营私、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导致禁军的纪律废弛、军政不修。
高俅不但自己贪赃枉法,还用手中的权力和官场上的关系网,基本以火箭的速度,破格提拔他的两个亲弟弟和三个儿子……
想到这里,赵吉先把正在汇报工作的小赵构和下方侍立的赵楷晾在那里,他对内侍宦官道:
“你去趟大理寺,向监审的梁师成,传朕口谕,严审高俅的罪证之时,别忘记了审问并查证出高俅之弟-----宣和殿大学士高伸、金吾卫大将军高杰,以及高俅之子高尧康遥郡转为正任、高尧辅由观察使提拔为承宣使,这些高俅至亲,有何德何能,在短短几年内,官阶都提升得如此之快呢?
高俅的幼子高柄刚刚及冠,虽未步入官场,但据听说其在京城内也是一恶少,查一查其在京城的无礼王法、胡作非为,其父高俅是否包庇纵容了?
还有,让大理寺加快审出高俅、王黼的重要罪证,尽快判决。”
“小奴遵旨。”内侍宦官领旨,出捶拱大殿,去大理司传旨了。
郓王赵楷低头沉思:九弟小赵构奉旨去东、西两作坊和弓弩造箭院办差,差得也不错啊!还审问出了其背后的大靠山是高俅,看来应该是父皇想快速惩办高太尉之圣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