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念念不忘(3 / 5)
虽然李东阳是“以文章领袖缙绅”的内阁大学士,但在政路缺乏个人主张,被后世称为“伴食之相”。
相对于几乎位极人臣的仕途,李东阳的家事就不太如意,其中以子嗣尤甚。
李东阳有两嫡一庶共三子,次子和庶子早夭,唯嫡长子李兆生能成年。
但如今连嫡长子也病故,他李家是绝嗣了。
当下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某些病症在后世看来是小儿科,但在当下却是致死之症。
主要有两因由:一是因物质缺乏或者说分配不公,导致明人的体质普遍较差;二是医疗水平太低,无法开展有效的救治。
前一个须大力发展经济、改良分配机制,但后一个,自己又能做甚么呢?
朱厚照怔怔地注视着奉天门前的文臣武官,心中却在默默盘算着。
“既是因抡才大典而释奠孔圣先师,自不容缓。着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吴宽,前往行礼。”弘治皇帝回应道。
吴宽,字原博,世称匏庵先生,比李东阳还年长十来岁。
他亦是个狠人,成化八年的廷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亦曾在时年为东宫的弘治皇帝身边侍读过。
过得片刻,弘治皇帝先望了望躬身站着的傅瀚,又望向文官班的前列,再道:“傅卿家、马卿家,礼部和吏部要同心。这科的抡才大典务必慎重,断不能再出现上一科的舞弊案,寒了天下读书人之心。”
马文升出列躬身行礼,应道:“臣谨遵皇命,吏部定不负皇上所托。”
他已改任吏部尚书,即俗称的“天官”或“太宰”,改任的过程有些小风波。
上月中旬,经廷推本已拟定马文升为太宰,只待弘治皇帝朱批。
没想到,好几名科道言官居然反对,包括工科给事中张文和兵科给事中周旋在内,还纷纷呈送奏疏。
说甚么“马文升熟知兵事,只宜在兵部”,“吏部尚书应择正人居之”,分明暗讽马文升不是正人。
更离谱的,竟然有言官再提“地上有达兵,若走,须杀马文升”……
弘治皇帝本已被边事惹得心烦意乱,前些时日他还为马文升惹人恨而感叹过。
再次涌现的这些言论,在他看来,显然是科道言官为己私欲而刻意诋毁马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