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颠覆(1 / 3)
卫辰侃侃而谈道:“先从完璧归赵说起,那时秦国假意用十五座城池,诈取赵国的和氏璧。
显然赵国那边也很清楚,秦国根本不可能让出十五座城池。
但即便如此,赵王还是让蔺相如携璧使秦,这证明赵国显然是畏惧秦国的。
既然害怕秦国,就应该果断交出和氏璧,不给秦国开战的口实,自己专心加强边防便是。
而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蔺相如初次与秦王交锋时,指出秦国想要诈取和氏璧,秦王被逼无奈,已经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
而蔺相如却偷偷派人将璧送回了赵国,使得原本占据道义的赵国背上了失信的名声,给了秦国开战的借口。
结果秦国便有理由兴兵攻打赵国,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余人,赵王也不得不在渑池向秦王求饶,还被秦王折辱。
这一笔笔帐,都可以算在蔺相如头上。”
庄钧听完卫辰这一番话,不置可否,又继续发问道:“可如果秦王斋戒受璧之后仍然不给城呢,那蔺相如提前送璧回国,岂不就是有先见之明?”
卫辰淡淡一笑:“蔺相如可以对秦王说: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然大王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何其哀哉?臣请就死于此,以昭大王之无德耶!”
“这是用信义来逼迫秦王?”
庄钧失笑道:“春秋无义战,战国无君子,彼时诸侯国背信弃义已是常事,秦王如何会因此就范?”
卫辰淡淡笑道:“信义在国家利益面前,或许不值一提,可眼下与之相比较的,只是一块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玉壁而已。
要是因为一块玉壁使得秦王失信于天下,诸侯再也不相信秦王的承诺,贤才再也不愿意为秦王效力,孰轻孰重,秦王心里又会如何衡量?”
“信义有价,这说法真是有趣!”
庄钧轻捋长须,笑道:“若是当真依照你的法子,或许秦王最终还是不会给城,但应当会主动归还玉壁。蔺相如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带玉壁回国,也就用不着耍弄那些小聪明了。”
卫辰点点头道:“说到底,秦王向赵国讨要和氏璧,不过是对赵国的一次试探罢了,看现任赵王是贪恋财货、目光短浅之辈,还是胸有大略、图谋天下之人。
玉壁的得到与否,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