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金簪探脑”的传统(2 / 5)
张大娘子皮笑肉不笑,忍着厌弃之情,去扶起善姐儿,好言慰之。
随后,张大娘子款动莲步,再次跨过倒地的金狻猊。
归了原位,张大娘子吩咐善姐儿去外面叫慎妈妈等人进来听训。
这次进来的,除了李家母女,便是慎妈妈、晋妈妈、采薇、采苹、鹿鸣、鹤鸣,都是张大娘子的心腹之人。
方才,其余一众小丫鬟都被慎妈妈打发别处去了。
众人进来后,张大娘子看一眼慎妈妈,随即拔下头上的金簪,拿在手里摩挲。
同时,大娘子看向李二婶,致歉道:“这府上啊,人多口杂,我误信了别人的话,李妈妈不要见怪才是。”
李二婶道:“大娘子说笑了……”
在李二婶说话的间隙,慎妈妈、晋妈妈悄悄退了出去。
福颂堂上,张大娘子摩挲着簪子,有的没的,东一句,西一句,扯闲话,话家常,拖延时间。
可怜李二婶、善姐儿因为大娘子“回心转意”,正高兴着,全然不知危险即将降临。
拔簪,是张大娘子与慎妈妈等人的暗号。
只要簪子拔下来,府里总要抬出去几个的。
张大娘子确实心地善良,但前提是不要触碰她的底线,她是一个恩怨格外分明的性子,一旦有人触碰她的底线,那便是不可饶恕。
自打嫁入皇甫家,张大娘子总共拔了两次簪。
今日,方是第二次拔簪。
说起拔簪,这算是张大娘子母家的传统。
张大娘子的父亲张三官是东京富商,出身不高,但母亲赵氏却是弘远伯赵家的嫡女。
虽然,因为婚嫁一事,赵氏与弘远伯一族一度断了亲,然赵氏在弘远伯府的经历却让她学到了严厉的治家手段。
赵氏幼年的时候,她的父亲,也就是张大娘子的外祖父弘远伯曾多次纳妾。
其中,有个妾室因十分受宠,格外骄横,生了儿子后,更是不把正室夫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