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为臣(1 / 2)
武平帝其实又何曾不明白,所谓的太子太傅,又有几分忠于自己,又有几分效忠于皇室。
平常日子看似是太子太傅,处处为太子谋划,为朝廷长远之计做打算,但其实细细看来,他的每一步棋下完之后,都是为自己求功求名。
现在他突然间开始大张旗鼓联络起朝廷有名的朝臣,虽然不清楚他最终的想法,但是敢肯定的是他又在谋划什么,而这场谋划很可能就是与接下来朝廷上的权力交接有关。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其实不难发现的一点就是每一次朝廷上的动荡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本,那就是每一次朝廷新老权力交接的时候,必定会是动荡之春秋。
武平帝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他才想要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扼杀在摇篮之中,所以他才会提前让太子总揽朝政,面临百官。只是千算万算算漏了一点,就是太子这个人生性有些软弱,所以他才会派出罗坤这个有铁腕的臣子请去帮忙,甚至还让他成为了太子的老师。
但是到头来自己却发现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来是想更好的锻炼太子,却没想到让眼前这个罗坤钻了自己话语中的漏子。现在来看,与其说太子是太子,倒不如说这个罗坤才更像是一个太子。
现且不说如今朝野之上,近乎有一半的文臣都是出自于罗坤的提拔之上,就说说现在自己这位太子爷,虽然倒不至于说是对眼前这个罗坤言听计从,但也绝对可以说是提十次意见,他必会采纳九次,并且很多的时候他都不明白前因后果,就冒冒然然的替罗坤把事情给扛了下来。
作为一个君王,这种事情是他极度反感,且深恶痛绝,绝不允许发生的事情,然而现在罗坤却做了这样的事情!
正当他准备继续询问之时,却突然间看到了,远处一个小太监正急急忙忙的向着自己这边冲了过来。
武平帝皱了皱眉头,冲着脚下的刘金国说道:“小刘啊,去问问,这么急急忙忙的在宫内奔跑,是所谓何事,就算天塌下来了,也不至于如此吧。”跪在地上的刘金国听到这话不由疑惑地回头看去,果不其然,正是那个性段的太监,此刻正紧赶慢赶的向着这边跑来。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有什么大事不可以耽搁片刻,因为有片刻的耽误,就会出现什么巨大的差池一样。
刘金国虽然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但还是急忙站起来冲着段太监挥了挥手。那位段公公好像是看到了刘公公的挥手,急忙停下了脚步,改为慢条斯理的走了过来。
武平帝一言不发的看着眼前这个段公公,待其走近之后,段公公急忙弯腰将手中的一个羊皮纸递了过来,神色中充满了惊疑和不定。
不光是武平帝见到他这个表情觉得有些不对,就连刘公公都有些紧张的快速涉猎了一下羊皮纸上的内容,而其看完之后,脸上的神色,比之眼前的段公公而有过之无不及也。
甚至说他的表情之中还带着一丝惊慌和无措,武平帝又一次重重的咳嗽了起来,随后他缓缓的伸出了手,将刘公公手中的羊皮纸接了过来。
在他看完之后,竟然是愤怒的将羊皮纸重重摔在地上,然后用脚狠狠的踏上了几下,开口怒骂道:“好你个罗坤!我本来想要留你一命,你竟然这般作为,真当真不敢杀你吗?”
而正当武平帝愤怒至极之时,太子太傅的住处却已然是人满为患。
本来宽百丈的大门显得格外气魄,但是此时此刻却被拥堵的人群显得那样的渺小,好像这个大门,不过这是一个小小的小门,竟然连众人的脚步都不能容纳。
而此刻已然与太子太傅铺张对坐的,有九个人,而这九人也无一不是如今朝野上有着一席之地的人物。
“太傅您如今这般行事是不是有些过于高调了?”吏部尚书起身说道。
罗坤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水,而后轻笑着看,向众人说道:“诸位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陛下已然垂垂老矣,看陛下如今的身体状况很可能说……”话说到一半戛然而止,然后话锋一转道:“而如今太子想要大有所作为,也是向身体年迈,体力不支的陛下,宣告太子有能力独当一面!也有能力为我们大炎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与领土!而如今太子有这份雄心,我们做臣子的也应该有这份响应之心。我们做文臣想要的,不过只是留名青史,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国泰民安,而想要国泰民安,便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打!不是让边境太平六年十六年,而是要让边境永远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