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
会员书架
首页 > 科幻 > 带着心事去旅行 > 新市古镇:“明清街”上的乐趣

新市古镇:“明清街”上的乐趣(1 / 2)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好书推荐: 北雄 美漫:我在大萧条画超人 不努力种田就要回家继承千亿资产 这个NPC太强了 重回八零卷上教科书 我是流浪者 蒹葭皇朝 逍遥苍穹梦世游 我怎么又给华娱续命了? 忆梦天源

浙江自驾游,一行人驻足于浙皖苏三地交界处的hz市。

从地图上看,我们刚好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这里临近太湖南岸的江苏无锡和苏州,却归zj省“管”。在我的旅行经验中,这种人文盘错、溪流汇合的“大三角”之地,往往都会潜藏着一些值得“深挖”的厚重风景。查了一下,果然。

湖州有一个德清县,建制久远,古迹众多,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千年历史的小城:新市古镇。在我的感受中,它就像一个“被世人遗忘”的地方。提到江南水乡,人们永远都是优先会想到乌镇、南浔、同里、周庄……这新市古镇连个前十名都排不进去。所以我压根儿也没抱啥希望,心想随便逛逛得了。没想到这一逛,就是好几天。

先给大家看看我第一次到新市古镇时捕捉到的风景:

这天是周一,镇上的游客不多。夏日炎炎,暑气浓烈,只好沿着凉快的地方走。就在南昌街的水岸边,我看到一群小学生整整齐齐地排在廊檐下画画,一人一个小画板,挺是那么回事儿。画纸上的小镇民居错落,围栏柱廊拥在一起杵进水里,显得有点促狭,但很温馨。

大家都非常专注,画笔落在纸上的刷刷声伴着河道里的船桨划水声。河对岸,妇女出门跨出一步就在那台阶上洗洗涮涮,随口和船上的人打着招呼。千余年来,新市人始终就是这样临水居住在桥边的廊檐下,小船就从家门口的窄塘中穿行而过。沿岸望去,稠密水色给这沧桑古韵平添了一抹温厚,浓浓的生活气息。

我正在感慨这德清小学校课外活动的“近水楼台”之优势,同行的当地小伙伴说:这没什么特别的呀,“我们这边的夏令营和暑假就是这个样子的。”还说,新市古镇本来就是一个“写生基地”,现在交通这么方便,经常有人从杭州、上海等几个大城市自驾过来,有摄影师,也有艺术馆的画家。“走高速一个两个小时就到,非常快的。”

事实上不仅游客,德清当地人也经常扎堆到新市古镇来,或去刘王庙里听听戏,或去书院中交流交流闲时的创作经验,再或者,去茶楼坐坐、发发呆。

茶楼

我发现,新市古镇的茶楼数量不少。

这从侧面证明了一个问题:此地民心安稳,小城富庶,人们不急躁,闲工夫还特别多。

在江浙沪旅行久了就能知道,江南人民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自得其乐”的精神,它无关贫富阶层,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专属,它有自己的步调,不受外界节奏的打扰,它久经传承,更不可或缺。

在这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一个重要商埠,新市古镇曾大力分担过南北漕运的重任,也见证过京杭大运河的辉煌。宋元时期,新市古镇的“中转站”功能初具规模,江南的运河贸易越发兴旺,商旅繁忙,客流如梭,南来北往的人们往往会将茶楼作为一个临时的落脚地,在这里喝一碗水,吃几块糕点,交流交流各地的新鲜事儿,然后继续上路。时至今日,新市人依然保留着水岸边小坐的习惯。

到了明清,一部分“立场”不坚定的茶楼就走向了岔路口,成了别的“楼”。而另外一批不忘初心、使命感较强的茶馆儿则风格稳定地保留了下来,在“平民路线”上越走越远。

民国初年,北方茶楼里留住了说评书、唱鼓词的手艺人,新市古镇(等江南地区的茶楼则充分利用杭嘉湖平原“鱼米之乡”的地理优势,“务实”地推出了应季的小吃。

就这样,江南小吃随着这条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古运河风靡了大江南北。甚至后来古镇被“现代化”掉了、茶楼绝迹了,但好吃好喝的却换了一种方式“春风吹又生”——比如这新市茶糕。

茶糕是新市古镇独有的美食:以糯米为皮,以肉馅儿为料,可做点心,也可当做主食。在喝茶的同时能填饱肚子,又经济又“实用”。最关键的是,茶糕是新市古镇“独一份儿”的小吃,一旦出了这个镇就吃不到了。关于新市茶糕,我在之前的游记(有过详细的分享,此次不做赘述。

不过话说回来,新市古镇上颇是有那么几种“独一份儿”的味道,比如下面这种:

梅花糕

这是一种“只有在新市当地才能吃到”的传统小吃,因它的模具是由一个个五瓣梅花形状组合而成,故而被称为“梅花糕”。

据卖糕点的阿姨说,他们家的梅花糕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吃”,从乾隆年间开始祖上就是做这个的,几代传承下来,配方几乎没有改变,“不添加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偶尔为了配合游客的口味,糕点的“糖花”辅料会稍作改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新书推荐: 裂能风暴 噬道诸天 唯吾独行 末世之逆命进化 修真研究院 末世之杀戮全球 电影世界大抽奖 网游之最强法王 地狱大法师 无限之国剧空间
热门推荐